本文作者:访客

巴菲特的完美谢幕

访客 2025-05-14 10:00:59 23777
巴菲特的完美谢幕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 (ID:nulishehui),作者:丁香妈妈一位 94 岁的老人,当他用嘶哑的声音说出“是到交接我工作的时候了 ”全场三万八千名听众先是一愣,然后...

巴菲特的完美谢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 (ID:nulishehui),作者:丁香妈妈

一位 94 岁的老人,当他用嘶哑的声音说出“是到交接我工作的时候了 ”全场三万八千名听众先是一愣,然后全体起立,给了他长达一分钟的掌声。当他讲完会如何交接给接班人 Greg,并明确说他自己不会卖一股公司的股票,全场起立,掌声雷动,令人动容。

2025 年 5 月 4 日,在美国中部城市奥马哈,我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现场,见证了 94 岁的巴菲特如何优雅地交班、谢幕。

从早上 8 点开始,直到下午 1 点,除了一个中场休息,老先生一直在回答问题,头脑敏捷,幽默诙谐。但毕竟是 94 岁高龄,他的口齿开始有些模糊,同去的朋友说他比疫情之前状态下滑。大会的最后五分钟,他宣布退休的一刻可以说是完美谢幕:巴菲特诠释了怎样去好好活过一生。

一、奥马哈和美国中部

没有特别的理由,大多数的游客不会来到奥马哈。这个处在 Nebraska 和 Iowa 边界的城市只有五十万人口,交通不算便利:从美国东西两岸过来都需要转机,从中部大都市芝加哥过来也要开个六个小时车。

然而每年五月初,几万人从全世界各地纷纷赶过来,就为了体验巴菲特和芒格两位老顽童主持的股东大会。2023 年,芒格年近百岁时去世,在 2024 年股东大会中,巴菲特显得孤单,提到芒格时都哽咽无语,很多股东都觉得世界给巴菲特的时间也不多了,所以今年的大会盛况空前。

早上我们六点多到达会场的时候,队伍已经在停车场外围又绕了两圈。参会人讲着各种语言,唯一共同点就是胸前都挂着参会牌,表明自己持有至少一股伯克希尔股票。

大家秩序井然,耐心地等着入场。我旁边是一个开了 9 个小时车程带着 11 岁的儿子赶过来的父亲和一对美国老夫妇,在排队的过程中,我们闲聊了很多。我给 11 岁的亨利提了一个建议,我说你如果这个学期能够全 A 的话,可以找你爸爸要一股伯克希尔股票作为圣诞礼物,会比要其他礼物强。他马上自豪地说,“我是全 A 啊!”我说太好了,那么你就不是问你爸爸要了,而是“强烈要求”。脑洞大开的他马上转身对他爸爸“强烈要求”,搞得我们都很开心。

二、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和股市的信心

今年四月份,美国股市经历了不小的震荡。川普上台后,开始实行各种总统令,单方面对 100 多个国家增加关税,期望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回归制造业。

这种政府人为去干预市场的行为,无疑大大打击了很多投资人和企业家对于美国的信心:美国到底是不是一个法治国家,总统的行政干预到底可以对经济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对于这点,巴菲特一上来就给了几个坚定的回答:首先,他不认同川普的关税政策。原话是“关税不是武器”。他认为美国是世界经济体的一部分,和其他经济体不是敌对关系,不是“我们赢了,哈哈!”。他认为每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上都有它自己的位置:“我们做我们擅长的,让其他国家做他们擅长的”。但他表示了对于美元的担忧,因为这的确是美国政府可以调控的:让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以帮助国家的出口和贸易顺差。

至于怎么看待 4 月股市的惨跌?巴菲特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他说他出生的时候,美国股市有了一个巨大的回撤,道琼斯指数下跌了 89%,而今年四月份的回撤相对来说还是小菜一碟。

他说,在他管理伯克希尔的六十年中,有过三次公司的股价下跌超过 50%,但不是任何公司内部的原因,就是股市的过激反应,所以价值投资都是看长线,持有股票就是持有公司。他在美国商业界的权威举足轻重,第二天,跟随他多年的记者 Roger Lowenstein 就在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巴菲特的话恢复了大家对资本主义的信心。

三、股市的双重性

巴菲特不否认很多人在股市里投机,他用的比喻是股市里面有人在建”大教堂”,但旁边也有一个”大赌场”。

既然有赌场的一面,那么就肯定有人在投机买股票,希望会有更多的傻子接盘,也肯定有人通过内部交易赚钱,这和价值投资的哲学是完全不一样的。

价值投资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雷汉姆的投资体系,巴菲特是其最成功的学生和实践者。笔者认为,巴菲特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商业模式:通过保险公司的保费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然后选择好的时机购买美国运营良好的实业,然后复利 60 年。

四、品德和投资

和华尔街的贪婪和当今总统的傲慢相比,巴菲特可以说代表了另一类美国价值观:忠厚,诚实,值得信任。

老先生聪明自不必说,但没有很多高智商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他幽默又非常谦虚。刚刚开场,他就指出到场的苹果总裁 Tim Cook,然后说是 Tim 给这么多股东赚了非常多的钱,”比我给大家赚得多很多”。尽管很多问题他都有清晰的答案,他特地给了他的两个副手:Greg 和 Ajit 非常多的认可。有一个问题问巴菲特,如何看待 AI 对于保险业的挑战,他的回答是,他认为未来十年之内,AI 的任何产品也替代不了 Ajit.

▲ At the shareholders’meeting

从语言上,老先生比芒格更加有外交技巧,立场坚定又可以做到不点名批评。因为四月份股市的折腾,大家对于川普政府和马斯克的问题汹涌而来,所以一上来他马上就关税的问题表态。

后来关于马斯克大刀阔斧削减美国联邦政府的问题,他也做了明确的表态,但两个回答中,他完全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也不对个人做任何评价。

如何对付谄媚?老先生也给了一个特别好的示范。有一个股东被抽中现场提问,她一上来讲了长长一段巴菲特年轻时去考察 GEICO 保险公司的故事,绕了一个大圈子,最后提出希望有机会和老先生面谈一个小时。她铺垫了几分钟,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她葫芦里要卖什么药。

这是唯一一次老先生打断了一个提问,说“我知道自己的生平”,语气里有些不耐烦。但他很快就收住了,最后耐心地解释说他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其实读过老先生生平的人知道,想免费给他工作的人不在少数

他对于各种各样的恭维、谄媚见得多了,对于想要占用他时间的人,他也找到了一个良好的方式应对:他每年会拍卖一次和他共进午餐的机会。上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拍卖是在 2021 年,以破纪录的 1900 万美元成交,拍卖捐款给慈善机构。

五、财富和有意义的人生

大约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巴菲特就已经很富有了:他学习了股票投资以后,很快就小有成就。如果他的人生目的是实现财富自由,他早就可以退休了。

他更有兴趣的是投资这个活动本身,每天仍然兴致勃勃地去读财报,了解公司,做投资判断。因为他对于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一直保持头脑活跃,“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巴菲特的身价在千亿美元以上,但 99% 的财富都是在五十岁之后滚雪球滚大的,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巴菲特喜欢的另外一个角色是当老师,早年他在本地社区大学教书,后来回哥伦比亚大学教价值投资课。他每年的股东信和股东大会,也是他传授自己投资经验和人生智慧的主要渠道。

今年我特地仔细读了他的股东信,里面讲到他如何选取公司和他们的管理层。他在乎他们的实干精神,忠厚的品德,而且“完全不在乎他们在哪里读的书”。

他今年在股东信里特地花了很多篇幅纪念一个刚刚去世的企业家 Peter Leigl。他认为商业的精英都是通过实践打磨出来的,不是在学校里学出来的,这点我特别同意。

作为投资人,巴菲特可以和这些企业家为伍:很多人会主动把公司卖给他。作为资金管理经理,他又深得股东们的信任。这两方面看重的不仅是他的才智,更是他的人品和口碑。

六、美国 / 世界的贫富差距

不可否认,能有机会来参加股东大会的都是“有产阶层”:他们有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有投资的意识。在美国,大约只有 50% 的家庭会有股票投资,而很多中产、下层并没有这种机会接触股票投资。

我特地和几个接送我的优步司机聊天,他们都很高兴在这个周末开车赚钱,但一旦问到他们有没有近水楼台成为股东,他们的回答都是否。有一个开吉普的白人老先生还给我讲了他在 1987 年有机会以 $87 购买伯克希尔 A 股的股票,但错过了,现在还一直想通过乐透赚钱。我笑了笑,一个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里的钱。

还有运气的因素。巴菲特很多次提到他自己的幸运:作为一个男性、白人、生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如果早生几十年,他说,也许我就会像祖上一样在放牛。他讲到自己的父亲从众议员退休后成为了股票承销商,所以他才有机会很早就接触股票和投资。

在传记和股东信中,他提到他作为男性、白人的优势:他一直说他的姐姐有同样的智商,但那个时代并没有给她同样的机会。

他反复讲到了他出生在美国的幸运:世界上只有 4% 的人口享受了美国的资源和制度保护,也就是只是三亿多人,而他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广泛富裕的世界。这个表述放在美国总统与世界为敌的政治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也正因为他的世界眼光,他的投资标的从来不限于美国,最近刚刚投了五家日本财团。

七、如何优雅地谢幕?

广阔的世界眼光,谦逊的自我认知和回馈社会的行为让巴菲特广受爱戴。在他宣布退休后的那一刻,从全世界赶来的股东全体起立,用长长的掌声表达了他们的由衷敬意。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希望他的墓碑上写的是“老师”,但在现场的问答中,他又开了一个玩笑,说等他死去的时候,他最会被人记住的会是他的年龄。

老、顽、童。

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是我多年的愿望,没想到第一次就赶上巴菲特退休。在大会现场,我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出生在一个女性可以受教育的时代,享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全球化和美国科技大发展的红利,可以毫无障碍地听懂巴菲特的每一个玩笑。向巴菲特学习,需要找到的就是跳着踢踏舞去过每一天的感觉。

▲ 38000 audience paying homage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