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人消费不如女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访客 2025-05-14 17:19:54 67240
男人消费不如女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 (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2018 年,一场创投机构的公开演讲中,一名投资人曾经半开玩笑地把男性的消费能力排在...

男人消费不如女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 (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18 年,一场创投机构的公开演讲中,一名投资人曾经半开玩笑地把男性的消费能力排在少女、儿童、女人、小孩和宠物之后。彼时,男性的消费行为大多围绕着恋爱关系展开,如节日花销、约会支出等。

然而近年来,这种局面正在发生逆转。围绕恋爱关系展开的消费冲动正在退潮。男性消费者,开始将消费重心转向自我,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正在形成。

一、当男性开始舍得为自己花钱

2025 年 4 月的一个阴天,小肖终于收到了自己下单购买的捷安特碳纤维自行车。这辆价格超过七万元的顶配车型,是他送给自己的 28 岁生日礼物。

在此之前,这辆车在他的收藏夹里已经存放了长达一年之久。

就在那天,小肖发了一条朋友圈,庆祝自己愿望达成;同时悄悄删除了一条旧动态,那是三年前和女朋友 " 官宣 " 恋情的合照。

三个月之前,他和交往四年的女朋友和平分手。房子没买,婚也没结,留下了一笔原本打算作为房子首付的积蓄。

小肖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作为典型的广东男孩,他从小被父母教育," 无米唔好煲饭,无楼唔好结婚 ",生活路径清晰得近乎刻板:读书、工作、存钱、买房、结婚。

网友:好消息,男人消费终于超过狗了。坏消息,可能还是不如猫

刚参加工作时,小肖的消费观念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能不花,就不花。每月的工资一发下来,生活费占去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一交给父母,剩下的一半全部存起来。对他来说,为了未来牺牲当下的享受,才是有责任心的体现。

和女朋友交往的三年期间,他们为婚房选址、看盘,也几乎攒够了首付。虽然只能上车龙岗区的一套 " 老破小 ",但是小肖觉得,有属于自己的家,比什么都重要。

那几年,他的朋友圈动态基本上除了工作、运动,就是副业兼职,很少出现消费的痕迹,为数不多的旅游动态,只有和女友共同出行的记录。

转折发生在 2024 年。小肖所在的互联网部门经历了一次大换血,虽然他保住了职位,但薪资也从一万出头缩水到了八千元左右。女友则在被裁员后,选择回到湖南老家发展。两人和平分手,平复情绪之后,小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消费观念。

当把车子、房子、婚礼等 " 必要支出 " 从人生计划中暂时划去之后,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其实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男性 " 悦己消费 " 的网友梗图

那辆碳纤维自行车,其实他早就想买了。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他曾经无数次点进骑友的测评 vlog,但始终没能下单。一方面,是觉得存钱结婚才是刚需;另一方面,是觉得用几万元为爱好投资,好像不够理性、不够成熟。

但这一次,他终于按下了下单的按钮。之后,小肖还开始一项项补作业,不仅添置了早就种草的始祖鸟长裤,还补充了专业运动手表、护具、GoPro 等专业骑行装备。

当他绕着深圳湾的公路骑行,感受到自由的夜风吹拂在耳边的时候,他感到,对于 " 自己想要什么 " 这件事更清晰了。

" 我也不是不想结婚,只是觉得现在的不确定性太强,不想把所有的钱和生活都投入到无法掌控的未来中。" 小肖告诉我。

小肖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近几年,男性消费者的 " 为爱买单 " 正在降温,取而代之的,是 " 悦己消费 " 的悄悄兴起。

情人节、七夕、520 等传统情侣节日的消费数据明显下降。根据艾媒网数据统计,2024 年 520 节日礼物消费中,选择不送礼物的男性比例首次超过 3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90 后、95 后的结婚意愿逐渐减弱,预计到 2025 年,平均初婚年龄可能会超过 30 岁。

与此同时,男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波士顿咨询集团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就曾指出,男性在线购物的人均年支出已达到 10025 元,超过了女性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男性,不再把婚恋、家庭当作消费的主线,转而在运动、游戏、宠物、科技等领域找到情感替代。

QuestMobile 数据统计,男性用户在科技产品、健身器材、美妆护肤等领域的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消费力量。

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正在悄悄到来。

二、" 他经济 " 开始崛起

雪球数据显示,2024 年,男性消费支出增速首次超过女性。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男性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 6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10%。

男性消费者开始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关注自身需求,追求兴趣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转变,已经被许多品牌和企业敏锐地捕捉到。

" 他经济 " 正在崛起,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曾经如火如荼的 " 情侣经济 ",却在悄悄降温。

"2014、2015 年的时候,每逢情人节电影上座率特别高,尤其是爱情片,几乎场场爆满。" 深圳南山一家影院的售票员陈阿姨回忆," 但这两年明显冷清了很多。爱情片上映少了,看的人也少了。来看电影的,不再都是清一色的情侣,闺蜜、一家三四口也特别多,一个人来看电影的也不少。"

缩水的不只是电影院票房。珠宝、鲜花、情侣套餐,这些曾经情侣消费的标配,如今销量也大不如前。比如主打 " 一生只能送一个人 " 的 DR 钻戒,其母公司在 2023 年营收同比下降 9.5%,净利润同比下滑超 30%,难掩疲态。

这背后,是男性消费者对消费主义鼓吹出来的 " 仪式感 " 不再盲从。他们开始把预算投向更能体现兴趣与自我认同的领域,一场关于男性消费力的 " 翻身仗 ",已经打响。

最典型的案例,是 2024 年的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 · 悟空》。上市当年,这款游戏的全球销量就突破了 2900 万份,销售额达到 90 亿元,其中超过 80% 的玩家均为男性。它的成功,不仅是证明了国产游戏的实力,更是男性兴趣消费崛起的明确信号。

类似的热潮,同样出现在潮玩、手办、动漫和二次元等领域。

库润数据调研显示,2023 年游戏周边的消费客群中,66% 都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曾经的 " 小众圈层 ",如今也成为男性消费者深度投入的主场。他们乐于为限定手办、组装模型、IP 周边买单,消费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身份认同和情感投射。

时尚与美妆品牌也没有错过这波风口。男士护肤品牌理然,凭借 " 新男士护肤 " 的定位迅速崛起,仅三年销售额就突破 10 亿元。LV、Dior 等国际大牌同样嗅到了风向,纷纷推出男性专属的香水、护肤和配件系列。

一名广州护肤品专柜的柜姐,也向我转述了她观察到的现象:近两年,来购买面膜、精华等护肤产品的年轻男性消费者越来越多。

" 有的小伙子一上来就说,‘我熬夜多、脸上干,想找成分温和、不刺激的精华’,还有人直接问,‘我想控油祛痘,你们有没有含果酸的面霜?’ " 她说。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数据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2021~2026 年,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平均为 15.88%,2026 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 207 亿元。

在生活方式领域,男性也越来越 " 舍得 "。30~45 岁的中青年男性,正成为智能家居、健康科技、高端户外的消费主力。

数据来自于《2024 双十一消费人群白皮书》

有句话叫," 中年男人三件套:茅台、钓鱼、始祖鸟 ",这句话勾勒出了新中产男性的典型画像——有闲、有钱、有品味。中国钓鱼协会数据显示,全国钓鱼爱好者中,男性占比超八成,主力是 35 岁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每年在钓具上的平均支出超过 1.5 万元。

与此同时,2014 年,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在中国市场的总收入同比增长 56%,其中男装消费额占比近 75%。户外装备板块成了最亮眼的增长引擎,2024 年增长了 36%。

始祖鸟母公司财报:中国区营收增五成,称远未达到渗透潜力

从为家庭、为伴侣埋单,到为兴趣、为自己买单,男性消费观的变化,正在重塑一个又一个新兴市场,也倒逼消费品牌,重新考量男性消费者的价值。

在过去,男性是隐身的消费者,消费决策常常是附属的、沉默的。而如今,男性成了消费市场的主力,男性的兴趣变化,正在催生一个又一个新兴的消费赛道。

对于消费品牌而言,旧的视角已经不再适用。读懂男性消费者的兴趣、节奏和生活哲学,才是打开 " 他经济 " 这道大门的钥匙。

三、" 孤独消费时代 ",正在到来

这种男性消费逻辑的变化,同样曾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

19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股市暴跌、地价腰斩,大量企业裁员。年轻男性在高房价与低薪资的双重压力下,对婚恋逐渐失去信心。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国民生活基准调查》显示,1990 年代后期,日本 25 至 34 岁男性未婚率快速上升,至 2015 年已逼近 50%。

与其说平成男性 " 不愿恋爱 ",不如说这是一种现实考量下的理性选择。恋爱成本太高,投入与回报难以匹配,倒不如将时间与金钱花在自己身上。

于是,一种新的消费逻辑悄然成型," 宅文化 "" 草食男 "" 低欲望社会 " 等概念正是在这一时期兴起。

经济数据指出,尽管整体经济低迷,以 " 宅文化 " 为主的男性消费群体却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了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者东浩纪在《御宅族:日本的数据动物》一书中提到,2007 年日本御宅族市场规模约 1867 亿日元,其中 18~40 岁男性占据消费主导地位。

这种现象对日本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学家三浦展在《孤独社会:即将到来的第五消费时代》中判断,日本已迈入一个以 " 个人 " 为单位的消费阶段。消费行为不再围绕家庭或伴侣,而是强调 " 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 " 的理念。

" 孤独消费 " 的观念,推动了日本消费市场一整套新兴业态的诞生。单人 KTV、胶囊酒店、一个人火锅、男士美容等迅速发展,曾被视为女性专属的 " 悦己经济 ",也走入了男性的世界。

根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2 年日本男士护肤品市场规模达 1350 亿日元(约合 66 亿人民币),是十年前的近两倍。SHISEIDO MEN、UNO 等品牌纷纷抢滩男性消费市场,推出专属产品。

这一趋势,如今正出现在中国。

民政部 2023 年数据显示,中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突破 30 岁,90 后、95 后的结婚意愿明显降低," 单身且自由 " 的生活状态逐渐成为常态。

婚恋观的变化直接映射到消费行为上越来越多男性开始 " 为自己而买 "。2023 年,李佳琦在直播间首次设立 " 男士专场 ",主推香水、洁面仪、电动剃须刀等男士用品,场均观看人数突破千万,验证了男性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网易严选也在 2022 年推出 " 一人食 " 系列产品,主打 " 一个人也要吃得好 ",涵盖迷你电饭煲、小锅炖品、单人速食等,精准击中独居男性的生活痛点。据网易披露,该系列产品上线三个月,就实现了销售额环比增长 120%。

京东发布的《2024 男士消费趋势报告》也指出:2024 年,男性在护肤、香氛、健身装备和智能家居类目的消费同比增长超过 40%,尤其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增速更为迅猛。

如今的年轻男性,已经不再追求 " 别人眼中的好生活 ",而是更关注 " 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愿意为兴趣、为品质买单。从沉浸式游戏设备到电竞椅,从轻奢香水到城市独旅,他们不再讨好别人,而是用消费表达自我。

" 孤独消费 " 对男性来说,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一种新的价值排序。

结语

当消费市场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尚未被彻底发掘的男性消费市场,有望成为新的蓝海。

对于消费品牌来说,这无疑是新的机会。但是想要抓住这波增长红利,不仅要转变思路,还有许多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男性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有何不同?男性消费者的消费关注点都有哪些?他们习惯在哪个平台被种草?又习惯在哪些平台下单?

这背后需要扎实的市场调研,也需要消费品牌在营销渠道和推广方式上做出调整。

当 " 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 " 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共识,谁能读懂 " 一个人的市场 ",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消费时代的密码。

参考资料:

1.QuestMobile2024 男性消费洞察报告,QuestMobile

2. 当新消费爱上男性,刺猬公社

3." 男人衣柜 " 里的千亿市场,新华网

4. 二次元们 " 出征 " 双 11,氪出新百亿市场,玩世代

5. 他经济时代:男性消费趋势研究报告,库润数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