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音乐平台的好日子开始了

访客 2025-07-08 21:45:13 24058
音乐平台的好日子开始了摘要: 文 | 巨潮 WAVE,作者 | 小卢鱼,编辑 | 杨旭然最近流行一个词条 " 经济上行期的美 ",来源是 Lady Gaga 在 2025 年科切拉音乐节上贡献的一场史诗级的表演...

文 | 巨潮 WAVE,作者 | 小卢鱼,编辑 | 杨旭然

音乐平台的好日子开始了

最近流行一个词条 " 经济上行期的美 ",来源是 Lady Gaga 在 2025 年科切拉音乐节上贡献的一场史诗级的表演,一首《Poker Face》让不少网友直呼感受到了 " 经济复苏的前奏 "。

这位歌手横空出世的 2008 年,正是全世界深陷金融泡沫却又即将转为危机的一年。"Just dance, it'll be ok" 这样具有强烈暗示意味的歌词,再配上简单重复的节奏,是许多人在逆周期时代能获得的一味精神安慰剂。

当然,这种精神安慰也是需要付钱的。比起飞一次价值大几万元的科切拉音乐节,大部分人的选择,还是给在线音乐平台充上 9.9 的包月费。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当经济下行,人们彷徨焦虑、省吃俭用的时候,总会出现帮助他们宣泄压抑情绪的娱乐产品。所以在经济不好的年份,许多娱乐性质的公司业绩却会逆势上涨。

网易云音乐股价表现(自 2025 年 2 月至今)

从年初至今,网易云音乐的股价涨幅高达 117%,腾讯音乐的股价涨幅超过 73%,两家公司的市值都处在历史高位。再加上腾讯最近在音频领域积极的股权收购,一直在亏钱的在线音乐平台,如今似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之中。

01 版权

在线音乐平台收入的大头来自用户的会员费,而用户选择付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好听、想听的歌曲在网上找免费资源并不容易。

过去十年,我国音乐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2020 年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明确了数字音乐版权归属规则,将网络直播、短视频背景音乐使用纳入监管范围,大幅度提高惩罚性赔偿力度,并增设了录音制品获酬权。

也是在 2020 年,两家在线音乐平台对歌手独家版权的争夺进入白刃战阶段,用户必须同时安装多个 APP,才能收听不同歌手的作品,想听周杰伦就只能打开 QQ 音乐,而想听李宗盛就得转向网易云音乐。

在这场版权大战中,头部歌手也学会了毫不手软地为自己争取利益,独家版权的费用相当昂贵,并且不会轻易放过平台的侵权行为。

以周杰伦为例,腾讯音乐在 2020 年与其续签时,支付了高达 5.7 亿元的费用。而网易云则因为在 2018 年授权合同到期之际,将周杰伦的热门歌曲打包成私密包装出售,自此失去了周杰伦的合作信任,再也没能上线过周杰伦的歌曲。

对于财力远不如腾讯雄厚的网易,确实很难笼络住周杰伦这样的顶级歌手。即使在 2019 年拿到了阿里 7 亿美元的投资,网易也只能在腾讯身后 " 捡漏 ",和吉卜力工作室这样的版权方合作搞差异化。

但是版权限制带来的曲库质量差异,还是让网易云音乐的月活远远低于腾讯音乐,财务表现也更加落后于腾讯音乐。

在网易云音乐为了增加歌曲版权而成本飙升,总营收 49 亿元、净亏损 30 亿元的 2020 年,腾讯音乐却实现了 41.6 亿元的净利润,其付费用户贡献的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 56% 至 55.6 亿元。

道理也很简单,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既然支付了高昂的歌曲版权费用,又怎么会允许没有支付过版权费用的歌曲横行网络,来侵犯自身的利益呢?

早在 2015 年,腾讯就牵头联合了 30 家唱片公司及平台,成立 " 中国网络正版音乐促进联盟 ",通过共享监测数据、统一维权标准,集中打击盗版产业链。此举直接推动 2015 年国家版权局出台了 " 最严版权令 ",也让全网盗版率骤降。

当没有合法、免费的听歌渠道时,网民自然就学会了付费,更何况中国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是在逐渐增强的,越是年轻的网民越有保护意识。

截至 2024 年底,中国主要音乐平台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总数达到 1.8 亿。用户付费意愿显著增强,尤其是 Z 世代(95 后)用户占比达 58%,是付费主力人群。

而且可以预见,对那些没有经历过歌曲免费听、随便听的 00 后、10 后来说,为音乐付费将成为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习惯,就像现在的欧美用户那样。

02 生产

新生代为知识产权付费的意识更强,但他们对内容的质量要求和偏好变化也更难被满足,不是平台靠垄断几个出道二三十年的顶级歌手的版权就能满足的。

独家版权的时代已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迎来了终结,目前只有周杰伦等少数歌手还存在独家版权的情况,两家在线音乐平台的增长策略也随之出现了分化。

当版权不再是最深的那条护城河,腾讯音乐的 MAU 出现小幅下滑趋势,网易云音乐则在 2022 年下半年后实现小幅增长。到去年年底,网易云音乐的 MAU 与腾讯音乐的比例已增长至 38.76%,并且成本压力大大化解。

腾讯音乐面对增长压力和竞争者的追赶,首先想到的还是提高存量客户价值。

腾讯音乐一方面为超级会员提供邓紫棋、Mariah Carey 演唱会门票优先购权,或免费畅听艺人合作的数字专辑,直接推高优质用户的客单价。一方面为轻度用户提供看广告免费听歌的选项,继续提高自己的广告收入。

不过腾讯音乐也开始意识到生产内容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点,腾讯再次发挥了自己擅长的 " 钞能力 "。

今年 5 月,腾讯音乐以 12.9 亿人民币的对价,从韩国娱乐巨头 HYBE 手中收购了其持有的全部 SM 娱乐股份,成了这家韩国最大的 " 造梦星工厂 " 的第二大股东。

这场收购不仅是为了获得 K-POP 音源以吸引韩流爱好者成为付费会员,更是为了深度参与韩娱产业的核心环节,最终实现从内容分发平台向内容生产与运营一体化平台的转型升级。

之后腾讯音乐又以 12.6 亿美元现金,加上不超过总股数 5.2% 的 A 类普通股全资收购了喜马拉雅,也是出于同理。

毕竟喜马拉雅一直是国内长音频领域的王者,拥有 3 亿 MAU、积累多年的内容版权、成熟的创作者生态,能弥补腾讯音乐在知识付费、广播剧、播客、儿童教育、有声小说等板块的竞争短板,放大腾讯旗下网文等 IP 资产的价值。

音乐制作 AI 化将拉内容门槛

网易云音乐则更多的依靠 UGC 社区氛围和原创内容来形成差异化优势。早在两年前,网易云音乐平台上的原创音乐人数量就达到了 68.4 万人,并创作了约 310 万首音乐曲目。

网易云音乐对独立音乐人、小众歌手、冷门歌手的收益扶持也相对明显,因为帮助音乐人实现收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反哺平台原创音乐生态,还推出了一系列 AI 辅助工具以支持音乐人甚至素人发挥出创作能力。

所以网易云音乐在年轻人更喜欢的说唱、摇滚等垂类内容上更能圈粉,比如《谢天谢帝》这首歌和四川迪士尼,就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狂欢式的传播。网易云音乐目前已经是 90 后及 00 后用户占比最高的音乐平台。

03 潜力

两大音乐平台的增长逻辑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用户已经养成了为音乐付费的意识,并且这个群体里年轻用户的消费能力还有可能增长。

但是,只有这一条逻辑是不足以支撑起音乐平台未来的成长性的。因为这种用户量和付费率的增长速度是很缓慢的,尤其还是在经济下行期。

这一点从腾讯音乐的财报中已经得到佐证。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同比增长率从 2020 年第四季度的 8.32% 下滑至 1.57%,同时,单个付费用户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亦从 2023 年第三季度的 6.19% 降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 2.7%。

未来年轻的音乐用户群体或许很有增长潜力,但和许多其他互联网平台公司要面对的问题一样,新生代的消费意愿和真实消费能力并不是一回事。资本如果太乐观,恐怕还会在年轻人身上栽跟头。

所以在线音乐平台真正的增长点,其实是商业变现模式的多元化,多一种变现渠道,也许就能多吸引一部分用户群体。

除了音乐订阅以外,播客、有声书、直播、K 歌、粉丝经济等业务都有发展潜力,这都属于今年资本市场上比较乐观的 " 泛娱乐消费 " 概念。

如播客 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70 亿元,在通勤、运动、睡前助眠等伴随性场景中颇具优势,可以满足大城市年轻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里的情感陪伴需求。

有些品牌会通过定制沉浸式播客长音频,深度绑定用户生活场景。比如天加空调定制的《天砖加哇》,主要话题是天加用户所关注的领域,通过讲述由工作或生活延展开的内容,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

不过这种商业变现模式,依旧是在内容付费、知识付费、广告付费的成熟框架里,一旦广告和内容牵扯的太多,还很容易造成用户的反感与流失。

平台自己造星,是更有可能实现暴利而且又不太让用户反感的一种路径,这也是直播打赏、粉丝经济的核心逻辑。

" 星 " 可以是一夜爆火又查无此人的素人,可以是经过工业化加成的大小网红,也可以是真真正正的天王巨星。只要不断有 " 星 " 在平台上诞生,就可以卖出歌曲、周边、签售会、演唱会,获得种种衍生的收益。

甚至这个 " 星 " 可以是比真人更好控制的虚拟偶像,可以是连 " 人类形象 " 都没有的某种数字技术产物。但是只要用户能接受,暴利就可能隐藏在这些初看显得具有颠覆性的发展趋势里。

网易云音乐虚拟歌手部分内容

想想 Lady Gaga 刚出道时风格出格、争议不断,如今也还是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爱如火》这首歌当年再被嘲讽土嗨、不雅,如今也赚到了以亿计算的版权费,再到《大展宏图》从地区文化中破圈火到全球。在音乐这种极其看重用户偏好、流行趋势的领域里,一切皆有可能。

只不过对于平台来说,其中并不存在太大爆发式增长的可能。已经有的利好因素,都已经被资本市场提前反映到了两家在线音乐平台的股价上了。

那些在逆周期中深夜 emo,用不太高的价格去购买一些心理安慰的用户们,就这样撑起了资本市场里投资人们的乐观情绪。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