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H20重回市场,但中国芯片过去三个月已爆单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为了抢回中国的 AI 算力市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正进行一场意义重大的中国之行。
此次黄仁勋行程满满,除了政府侧的拜访,他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合照也已传遍网络。7 月 16 日,他还会出席链博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此外,英伟达官方还为他照例组织了一场中国媒体会。
黄仁勋在 2025 年初的英伟达答谢迎春会上,把玩华为 " 三折叠 ",图片来自网络
要面对这么多官员、客户和媒体,黄仁勋自然不会空手而来。7 月 15 日,在黄仁勋的中国之行途中,他亲自向客户们宣布——英伟达已得到美国政府保证,将恢复 H20 在中国的销售。
或许是为了避免清库存嫌疑,黄仁勋还表示,将向中国市场推出全新兼容的 RTX Pro 系列 GPU。
这也是黄仁勋 2025 年第三次来中国。前两次,他先后现身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给员工发放红包,在公司年会上扭秧歌,希望在美方禁令的阴影下,为英伟达中国团队注入信心。
黄仁勋到达中国之前,7 月 9 日,英伟达的市值也持续攀高,突破了 4 万亿美元——在过去,英伟达用 30 年让自己成为一家市值一万亿的公司,又用了两年的时间,让自己的市值翻了四倍。
只是,鲜花着锦的另一面,在英伟达困于禁令期间,中国的芯片市场早已暗流涌动——
2025 年,国内芯片厂商纷纷发布英伟达 H20 的平替产品,比如昆仑芯第三代芯片 P800、摩尔线程 MTT S80、华为昇腾 910C、寒武纪思元 590 等。
为了瓜分掉英伟达嘴里掉落的蛋糕,各家用产品降价、生态兼容、锁定大客户等方式抢夺中国市场。为了乘热打铁,沐曦和摩尔线程近期还纷纷寻求上市。
在 Computex 2025 期间,黄仁勋直言,英伟达在中国 AI 芯片的份额已经从 2022 年出口管制期间的 95%,下降至 50%。
从今年 4 月份禁售,到如今重新恢复供货,英伟达 H20 芯片的禁令只维持了短短三个月。这段市场真空期,中国市场的情况,已足以让彼岸的英伟达焦虑。
三个月真空期,国产芯片卖爆了
H20,是英伟达根据出口管制政策要求、基于 H100 系列设计的 " 合规降级版 ",在算力、互联功能和带宽上大幅削弱,但能用于 AI 推理、边缘计算等场景,峰值算力只有 H100 的 15%。
多位国内芯片人士向《智能涌现》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几家主流芯片厂商 "产能都被订购完了 "," 昆仑芯、寒武纪在内都爆单了"。
从财报数据也可以看出端倪。4 月 18 日,寒武纪公布了 2025 年 Q1 财报提示,季度营收暴涨 42.3 倍,甚至在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为此买单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国产化率要求下,大力采购国产芯片的运营商和各地智算中心,二是互联网大厂们——尽管腾讯、字节、阿里早在 H20 被禁前,已经提前扫货了 10 万颗以上,在 AI 应用方面的持续探索,让他们的算力需求依旧高涨。
一直以来,国内大部分 GPU 厂商难以大刀阔斧切入英伟达在训练市场的腹地——这对于芯片算力、连接能力、软件生态的要求过高,是英伟达深耕十几年的成果。
直接迎战英伟达的长板并非明智之举,相比之下,大模型推理的门槛并不算高,大部分厂商更愿意选择从推理着手,自下而上突破英伟达铁幕。
国内 GPU 厂商正抓着过去三个月真空期的机会,朝 H20 痛打。一家国产芯片厂商创始人表示,为了抢英伟达市场,大家在产品方面基本有几个重点布局方向:
比如,强调推理芯片能够与模型进行更好适配;或者把推理卡的显存做大以减少通信压力,使其得以容纳承载更大的模型;或是提升数据搬运的速度,减少对内存的依赖;再者是,强调推理芯片的能效比提升优于 H20。
" H20 在国内能找到一堆平替,大部分国产芯片在规格、价格方面都瞄准了 H20,这正是目前国内芯片的主要竞争对手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
寻求商业和政治的平衡
尽管国际博弈持续,中国依旧是英伟达难以放弃的巨大市场——作为英伟达的第四大市场,中国贡献了英伟达全球收入的 15% 左右,每年为英伟达输送 180 亿美元左右的营收。
近几年禁令的蔓延,给英伟达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损失。有数据指出,H20 的禁售,在 2025 年 Q2 或将使英伟达损失 80 亿美元(折合 573 亿元)的收入。
其次,中国有超过 150 万名 CUDA 开发者、以及几千家支持英伟达的企业,这都是构成英伟达软件江山的基石。黄仁勋此前曾对中国市场下定义—— "这是英伟达在全球取得成功的跳板。"
根据外媒报道,为了寻求转圜,在来中国前,黄仁勋还特意见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游说的重点,正中白宫一众政策制定者们下怀。在华盛顿,黄仁勋强调,英伟达的良好发展,将帮助美国政府创造就业机会、增强美国 AI 基础设施、加强美国本土制造业等等。
老黄此次奔赴中国稳定各方关系,足以表明英伟达对中国大市场的姿态。一位行业人士向《智能涌现》分析,H20 回归一举两得," 可以增加销售数据,也可以狙击中国的芯片公司 "。
不过,眼前的一个隐忧是,在英伟达 H20 回归之后,中国的 AI 市场是否会重新回头,选择英伟达芯片?
前述行业人士向《智能涌现》分析,H20 尽管已做了阉割,性价比上依旧有绝对优势,也非常适合一体机,但这几年反复升级的禁令渲染下,大家对长远国际形式的预期不算乐观," 长远来看,(用国产芯片的)势头可能已经很难扭过来了"。
另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国产芯片也在逐步迭代中,尽管当前大部分瞄准 H20,长期还是会往 B200、H100 等性能更强的产品去对标," 当下英伟达 H20 有一定的产品优势,预计到年底就减弱了 "。
对于英伟达来说,后续要守护中国市场,关键在于,他们如何走好政治和商业的平衡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