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信要出海,全靠娘子军?

7 月 30 日,海信家电发布了 2025 上半年财报。
没能真正吃下国补红利,让海信家电 2025 上半年的增速同比放缓,来到近四年的新低,再加上净利润增速不及预期,公司股价也迎来了连续两天遇冷。这份不温不火的成绩单,让市场反响不佳。不过,海信家电火热的高层人事调整却在继续。
此次半年报中,海信家电原执行总裁胡剑涌因个人原因辞任:这位在 2024 年薪酬被下调超 300 万的总裁,也几乎告别了前线。由此,海信家电董事长和执行总裁的职务,已由 44 岁、财务出身的高玉玲一肩挑起,加上原先负责海信海外业务的方雪玉晋升公司董事,海信家电大概率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大女主出海时代。
一、不温不火的半年报
作为海信集团重要上市子公司,海信家电 2024 年一举为集团贡献千亿营收,占据半壁江山,稳定至上,不容有失。可在新任董事长高玉玲带领下,备受关注的海信家电却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温不火的财报,或许也不能让市场完全满意。
2025 上半年,海信家电营收 493.4 亿,同比增长 1.44%,归母净利润 20.7 亿,同比增长 3.01%。若横向对比海信家电此前四年中报,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 53.76%、18.15%、12.1%、13.27%,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22.27%、0.79%、141.45%、34.61%,这意味着,海信家电此次半年报,营收和利润增速,都排在了近年靠后位置。
2024 年 9 月推出的 " 国补 ",是家电圈重大利好。2025 上半年,政策助推出的消费浪潮,已让中国家电大盘(不含 3C)零售额达 4537 亿,同比增长 9.2%。
其中,行业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表现上,空调同比增长 15.6%,冰箱同比增长 2.9%,洗衣机同比增长 10.1%。在此前提下,以白电为主的海信家电表现却弱于大盘,尤其在 2025 年 Q2,海信家电营收与净利润同比下滑 2.6%、8.25%,环比分别下滑 1.35%、15.81%。以至于,半年报发布两日内,海信家电港股分别跌超 6%、2%,市场开始用脚投票。
当下,海信家电主营业务包含暖通空调、冰洗厨等电器,以及汽车空调压缩机、综合热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占比分别为 48.02%、31.2%、13.4%。
具体而言,2025 上半年海信家电暖通空调营收为 236.94 亿,同比增长 4.07%,增速与 2024 年 4.22% 大体相当;冰洗产品收入为 153.92 亿,同比增长 4.76%,较去年同期 18.29% 大幅放缓;其他主营收入为 66.13 亿,同比增长 8.89%。
尽管,海信家电并未具体披露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的业绩情况,可按照华安证券研分析,今年二季度,公司中央空调收入预计同比高个位数下滑,家用空调收入预计同比低个位数下滑。若从长期来看,国内空调市场已经卷出新高度,由此一来,短期的国补补贴类似大雨倾盆,丛林高处者往往能最先触达。
在传统家电 " 三强 " 虹吸效应越发明显的当下,海信家电的空调业务实则已沦为二线领头羊,竞争引发的余波震荡已成常态。并且,若按照市场区域划分,今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国内营收 252.49 亿,同比下滑 0.31%,也反映出海信在生态位中的些许被动。值得注意的是,海信家电为了维持以上微微增长,2025 年上半年 " 三费 " 开支的同比增速,都已超过营收增速,可看出业绩的一定承压。
二、大权独揽的高玉玲
变革、调整、年轻化,掀起了海信集团近些年自我革新的浪潮。
在海信系拥抱 AI、拥抱年轻的关键转轨时期,如何以更快的速度与公司老臣作别,成为了海信系自上而下变革的缩影。2022 年,执掌海信集团 30 年的周厚健退休,随后,副董事长林澜接任。短暂过渡两年后,70 后的贾少谦接任海信集团董事长。
同一时期,70 后的于芝涛接过海信集团总裁。由此,海信集团董事会和经营层完成彻底交棒,全面跨入 "70 后 "。再到 2024 年底,海信家电也迎来了激烈人事变动,58 岁的原董事长代慧忠撤离一线,44 岁的原 CFO 高玉玲则拍马上任。
这一位具有丰富海外并购经验的女强人,被集团寄予业绩增长的厚望。于是,2024 年底,刚刚接手海信家电董事长的高玉玲,就开始 " 挥刀向内 ",对高管大幅降薪。
早于高玉玲十年加入海信家电的胡剑涌,就被这位后辈结结实实上了一课:2024 年底,胡剑涌的年薪就从 700 万降到 300 万,降幅成为高管之最。可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事实上,与 2025 年半年报一同示人的,还有海信家电高层的继续变动。
此次海信家电公告同步指出,因个人原因,胡剑涌申请辞去了公司董事、总裁职务,总裁一职由高玉玲接任。另一位董事朱聃,也辞去了相应职务,彻底告别了一线。
由此一来,去年年底至今,接过了代慧忠和胡剑涌的棒子后,高玉玲已成海信家电董事长兼执行总裁,似乎开始大权独揽。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玉玲出任海信家电董事长兼任总裁,已经偏离上市公司《企业管制守则》相关规定。
为此,海信家电在公告中强调,公司董事会相信,众多重大角色赋予于一人,有助于执行本集团业务策略及提升其运营效率。当下,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仍是海信家电执行董事之一,由此一来,高玉玲或可更好领会集团的变革要领。不过,财务出身的高玉玲 2024 年底掌舵海信家电后,一些质疑声,也往往聚集到了一点:即 CFO 若掌管公司,往往会算小账,可对业务层面的管理或许不是长处。
此前高玉玲担任 CFO 时期,曾主导认购了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由此,海信家电切入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该业务也被视作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可在当下,高玉玲 " 功勋章 " 之一的汽车热管理业务,仍难当大任:2024 年,海信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贡献营收在百亿级别,营收占比为 10% 左右,且没能实现盈亏自理。到了 2025 上半年,三电公司汽车热管理收入仅同比增长 3%,仍不温不火。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除了一边给高管降薪 " 降本 ",高玉玲掌舵下的海信家电,也在理财产品中取得了更大突破: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海信家电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及定期存款已突破 210 亿,较上年同期 140 亿得到大幅提高。
三、高玉玲的考验会是什么?
如何将海信家电拉回一线阵营,寻找到公司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新任掌门人高玉玲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市场期待这家老牌家电企业交出的应有答卷。
可此次 2025 年半年财报一出,高玉玲的考验似乎远远没有结束。
此前,高玉玲就在 AWE 大会上,发表了《同时代共进,与世界共赢》演讲,分享海信集团的国际化之路与发展成果,足以看出她主导的海信家电,未来势必在海外运作上,有所动作。
2025 年半年报中,海信家电人事调整波及人数不少,而从新任董事的任免依据中,也足以看出海外市场与空调业务,或将成为海信家电未来的发力重点。
例如,此次海信家电新上任的董事方雪玉,在海信海外业务运作上具有深厚经验,历任海信系各类出海要职位。如此一来,算上具有海外并购经验的掌舵者高玉玲,海信家电董事会,也迎来了大女主乘风破浪的全新出海时代。不过,比起品牌自建的自然健美,频繁并购更犹如科技 " 增肌 ",短期内虽然可以让公司业务迅速做大做强,可难免会掏空身体。
并且,除了如何寻找海外优秀标的世纪难题外,更直接的挑战或许在于,海信家电这些年在海外并购带来的利润空间比较有限,发展多年,毛利率仍维持在 10% 左右水平,与同行差距显著:横向对比来看,2024 年美的集团国外市场毛利率达到 26.8%,海尔智家境外业务毛利率为 25.4%,格力集团外销毛利率也有 24%。
海外市场较低的毛利率,也成为影响海信家电整体毛利率走低的重要原因:例如,2024 年公司国内市场毛利率达 30.7%,可海外市场毛利率只有 11.4%,由此也将公司综合毛利率拉低到了 20.8%。加上,为了获取增长不得不在海外大量 " 撒币 ",投入产出比这本账如何计算,又如何从公司内部抠出更多利润,从而一炮打响自己在海外并购这一手关键落子,这对财务出身的高玉玲来说,挑战或许还真不算小。
事实上,2025 年上半年,海信家电销售费用达到了 48.69 亿,同比增加 3.17%,这一增长与公司在海内外市场的营销规模扩张有所相关。此外,这一次被选举为职工代表董事的殷必彤,则被视为让海信家电空调重新伟大的关键人物。先前,殷必彤曾担任美的集团副总裁,在空调领域省耕多年,具有丰富经验。今年 5 月,殷正式加盟海信集团,负责集团旗下所有空调业务的发展,包括海信、科龙的家用与中央空调业务,以及海信日立空调业务等。
在殷必彤加入海信系后,海信也与美的迎来空调领域的战略合作,进展颇丰。由此不难看出,殷必彤这一次顺势进入海信家电董事会,足以反映海信家电对重振自身空调业务的期许:多年来,暖通空调是海信家电最大的业务板块,总营收占比接近一半。
然而,空调市场上美的、格力已经占据了大部市场份额,海信空调市场占有率仍处在相对较低水平,于是,重回市场一线事关重大。不过,比起让海信家电重回正轨,近些年海信开始出现的持续市值缩水,或许是更急迫也更值得关注的命题。此时,信心往往比金子还要珍贵。
2025 年半年报中,海信家电就表示,为了回馈广大投资者,近十年来,公司已累计向中小股东分红约 50.5 亿。
近两年,公司还将分红比例由归母净利润的 30% 提升至 50%,2023 年每股分红同比大幅提升了 95.9%,2024 年分红提升至 1.23 元,同比提升 21.4%,实现了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一体化。海信家电回馈中小股东的厚道举措,扎扎实实让海信家电在 2025 上半年散户数量大幅增加,并一举突破了 4 万。
可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大股东似乎有不一样的看法。比如,海信家电第三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本次报告期内就已减持超过 1100 万股,减持比例接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