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V在华首家巧克力店开业一年后将闭店,240元 “最便宜奢侈品” 哪里找?

8 月 10 日为该店最后运营日
"LV 巧克力店要关了?" 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笔记,并立刻引起了热议。
根据上述网友发出的朋友圈截图显示,标称为 " 路易威登精选商业(上海)有限公司 " 的客服告知顾客," 上海前滩太古里的 Le Chocolat Maxime Frédéric at Louis Vuitton 巧克力专卖店已圆满完成运营周期,最后营业日为 2025 年 8 月 10 日 "。
对此,今天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以下简称 "LV")官方客服向小食代确认了闭店消息,称 8 月 10 日为该店最后运营日。对于闭店原因及是否会换址重开,客服暂未给出更多信息,不过其指出,在前滩太古里门店结束运营后虽然LV 在中国将暂无巧克力专卖店,但是在巴黎、新加坡和纽约等地仍有相关门店在营。
这家巧克力店于去年 7 月开业,是 LV 在中国的首家巧克力专卖店。店内产品采用 LV 经典包装盒,单价 240 元起,曾因 "LV 最便宜单品 " 的标签在社交平台刷屏。
下面,我们一起关注。
还将重开?
小食代注意到,对于闭店原因,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展开了多种猜测:有消费者提及价格因素,称 " 比在巴黎、新加坡的 LV 巧克力专卖店买的要贵 ",并认为 " 原材料从国外进口,运费成本可能推高了售价 "。
同时有网友指出,该店或许本就带有快闪性质," 此前在 LV 前滩太古里正式店未开业时,该空间曾用于售卖服饰,待正店运营后该空间才改为巧克力专卖店。" 有网友说。
另有猜测认为,该巧克力专卖店可能会迁至" 巨轮 "(指 LV 位于上海兴业太古汇的体验空间)。不过,上述猜测均未得到官方证实。
该 LV 巧克力专卖店曾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小食代留意到,该店于去年 7 月 22 日正式开业,是 LV 继巴黎、新加坡之后在全球开设的第三家,也是中国首家巧克力专卖店。店内产品由米其林甜品师 Maxime Frédéric 打造,以 LV 设计元素为灵感,涵盖 Damier 棋盘巧克力、老花图案巧克力、硬箱形状巧克力等十多种,并使用 LV 经典包装盒包装,单价在 240 元到 3200 元之间。
开业初期,"LV 最便宜单品 " 成为网友晒单时的核心标签。比如,有网友称 " 排队 2 小时,我为闺蜜全款拿下 LV";也有人表示,"240 元,给自己的第一个奢侈品 " ;更有人调侃," 这让送礼有了新选择,无论是远房亲戚来访、同事同学过生日,还是送别上司,LV 巧克力成了备选项 "。
公开资料显示,LV 应该还挺满意这家店的。
美国潮流杂志 Hypebeast 去年 11 月曾经撰文说:" 继巴黎、新加坡和上海取得成功后,LV 的 Le Chocolat Maxime Frédéric 巧克力店正式进军美国市场,提供一系列经典巧克力棒、榛子夹心糖和薇薇安造型的音乐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杂志也说,这家美国巧克力店只是临时(temporary)的。
据称,LV 巧克力每家门店提供的甜点均由巴黎的 40 人团队手工制作,他们使用来自法国各地小型农场和供应商的牛奶、黄油、鸡蛋和坚果。
事实上,奢侈品牌跨界 " 做 " 食品、餐饮早已不算新鲜事。早在 2020 年,LV 在日本大阪开出其全球第一家餐厅 Sugalabo V 和第一家咖啡店 Le Café V。除此之外,爱马仕、香奈儿、迪奥都开过咖啡馆。
今天,一位时尚行业人士对小食代表示,这类跨界举动的核心作用在于丰富奢侈品的品牌体验———用咖啡或茶饮这种低门槛的方式作为切入点,让普通消费者体验奢侈品品牌。从营销层面看,这种低门槛体验容易引发社交传播,实现 " 破圈 " 效果。而更深层的意义则在于情绪价值的传递与用户粘性的培养。
"今天为一盒巧克力、一杯咖啡走进门店的消费者,未来或许会因为这份好感,在有能力时选择品牌的核心产品。即便只消费跨界产品,其持续的关注与传播,也能为品牌构建更广泛的用户基础。" 上述时尚行业人士说。
正如 LVMH 集团董事总经理 Frédéric Arnault 在该 LV 前滩太古里巧克力店发布会上所言,未来会融合中国特色推出定制产品,比如春节特别版。他还补充说,分享精美巧克力带来的快乐很重要," 因为一块巧克力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爱。"
可可生意
尽管暂不清楚 LV 巧克力店是否要换址重开,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奢侈品品牌可以做 " 试验 " 相比,一直做巧克力这门生意的食品巨头目前难言轻松。由于可可价格的高位运行,包括多家巧克力公司此前已纷纷采取提价、缩小包装及强化供应链韧性等措施应对。
眼下,可可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给全球巧克力行业带来普遍性挑战。可可是巧克力的重要原料,但其供应链脆弱:种植需 5 年结果,全球三分之二产量来自科特迪瓦和加纳。2023/24 年度起,气候变化、虫害疾病爆发以及长期投资不足的问题困扰着可可豆的主产国。
由于全球供应短缺与市场投机行为,可可 2024 年的涨幅甚至要远高于黄金涨幅。在去年 12 月飙升至每吨 1.2 万美元以上之后,可可价格今年有所下跌,今年 7 月中旬,纽约交易市场的可可价格徘徊在每吨 8100 美元左右,但价格仍远高于历史水平。有分析师预计,短期内可可价格将不会回落至从前水平。
金融时报上周甚至还指出,可可全球价格飙升催生了非法贸易:从非洲走私的可可豆最终被运往比利时和荷兰等大型可可加工中心,在那里被磨成可可液、可可黄油和可可粉,然后出售给巧克力制造商,最终制成世界各地的糖果。
提价或许是企业再三权衡下的应对之策。小食代曾介绍,早在 4 月,费列罗在华就发布巧克力产品调价函,涉及旗下品牌健达的四款产品,调价比例在 6%-8% 之间,自 6 月 1 日起生效。较早前,玛氏箭牌也向经销商下发了价格调整通知,称自今年 4 月 1 日起调整部分产品价格,原因是 " 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 "。
7 月,好时北美总裁 Andrew Archambault 也称将实施约双位数的价格上调。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 这与关税或贸易政策无关。它反映了原料成本上涨的现实,包括可可价格空前的上涨。"
除了直接提价,调整产品包装以适应消费需求成为趋势。
此前,多家食品公司在美国推出小包装且价格更低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比如,百事公司开始出售六种不同尺寸的乐事薯片。亿滋国际则推出了六种不同尺寸的妙卡巧克力棒等。亿滋国际首席财务官 Luca Zaramella 表示," 消费者正在选择小包装以节省绝对预算,与六七美元的产品相比,三四美元,而非正成为明显的消费重心,尤其在零食领域。"
此外,从长远来看,强化供应链韧性、推动产地多元化和产量提升,也是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策略。比如,玛氏正加码全球第七大可可产区印尼,该地可可主要供应玛氏位于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工厂。目前,玛氏全球五个可可研究中心有两个位于印尼,该国被玛氏视为其可持续可可供应链的关键产地。
在印尼,玛氏的投资举措之一是推广产量更高的可可树种。现时,该国许多可可农户种植的树种无法进行同种授粉,导致产量低下。而玛氏推广的树种可兼容多品种授粉,令产量提高 50%。此外,玛氏为农户配置了 " 可可医生 " 来提高产业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