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曾比肩茅台的酒王,快被市场遗忘了

访客 2025-08-29 10:02:36 18011
曾比肩茅台的酒王,快被市场遗忘了摘要: 作者 | 围观群众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陕西西凤酒。中国最早的四大名酒,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 1952 年第一届评酒会上,其实一共评出了 " 八大名...

作者 | 围观群众

曾比肩茅台的酒王,快被市场遗忘了

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陕西西凤酒。中国最早的四大名酒,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 1952 年第一届评酒会上,其实一共评出了 " 八大名酒 "。

除了这四款白酒,还有一款黄酒和三款葡萄酒,而那三款葡萄酒,都来自同一个品牌——张裕。

诞生于 1892 年,有着 130 多年历史,曾被孙中山视察的张裕,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先驱。

只是时至今日," 国产葡萄酒一哥 " 留下的更多是尴尬剪影:

业绩太差被踢出深证成指、3500 万 " 贱卖 " 自己收购的第一座海外酒庄、暴跌的股价、超市货架上卖不动的红酒落满灰尘 ......

张裕,何以至此?又该如何自救?

当酒业发生整体转向,白酒们苦于获得年轻人的认可,理论上应该是红酒的机会。

原因无他,红酒度数更低,口感更好,也常认为比白酒更洋气新潮。

但事实并非如此。

张裕,在 2024 年业绩创下 " 近 20 年来最差表现 " 之后,8 月 27 日晚间发布的中报,似乎并未止住业绩颓势:实现营收 14.71 亿元,归母净利润 1.86 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3.4% 和 16.09%,归母净利润甚至不及 2005 年中报水平。

过去数十年里,相较白酒酒王之位的频繁更迭,此起彼落,张裕却是一条几乎一路下跌,没什么起伏的寡淡曲线。

2000 年应该是张裕的高光时刻,它在那年登陆资本市场,背后是高端产品解百纳在红酒市场的风靡,和 30% 市占率的托举。彼时的张裕,地位与茅台不相上下。

2011 年,张裕全年营收高达 60.28 亿元,归母净利润逼近 20 亿,尽管是业绩高点,但在白酒的高光猛进下,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尚能与剑南春、汾酒等二线白酒企业平起平坐。

到了 2024 年,张裕的营收只有巅峰期的一半,已然处于市场边缘。

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受到海外品牌的强势冲击,比如并未培养出长期、稳固的消费习惯,比如并不像白酒那样,能讲出一个玄之又玄的故事——即便张裕有晚清 " 中国第一代实业家 " 盛宣怀的加持,相较茅台故事还是要逊色不少。

这些原因让张裕错过了酒类消费的黄金年代,而当消费主体向年轻世代迁移,张裕又遇到了和白酒一样的问题——与消费者离得太远。

这并非市场不待见。根据尼尔森 IQ 发布的《2024 中国酒水市场报告》,葡萄酒消费中 90 后和 00 后消费者占比达 45%,较 2023 年上涨 10%。

这说明了一个扎心的事实年轻人不是不喝红酒,只是不喝张裕。

为什么?

这一方面与张裕的产品结构有关。

(除啤酒外)酒类消费降级是大势所趋,不管是玻汾的大火,还是洋河、郎酒纷纷推出下沉的光瓶酒,都能看出这一点。

问题是下沉的前提,是保证酒质的相对优秀。玻汾之所以火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花相对便宜的价格,品到大麦和豌豆的复合香气以及 " 一清到底 " 的干净口感。

反观张裕,产品升级之前,最便宜的 " 醴泉白兰地 ",配料表既没有葡萄也没有水,基本都是拿蜜酒和香精勾兑出来的。

要知道,即便是最便宜、低端的 " 大绿棒子 ",现在也很少搞啤酒膏这样的科技与狠活了。

而即便是白兰地的当家产品 " 金奖白兰地 ",也常被吐槽 " 难喝 "。

更被认为是 " 老人家喝的 " 酒。

这导致除了在广东部分地区和烟台本地,张裕白兰地基本没有市场,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把它当料酒。你不可能靠一款料酒来培养消费粘性。

张裕也不是没有好酒,当家产品张裕解百纳依然是自家扛把子,问题是它也一再受到冲击。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自饮还是送礼,市场都能找到替代品,最典型的就是奔富,价格比张裕略贵一点,但口感更好,也显得更洋气。

张裕的护城河本就不稳固,在被进口红酒强势冲击之后,只能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客观来讲,张裕在年轻化转型层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大多有限:

比如 2014 年推出号称主打年轻人的葡萄酒系列 " 醉诗仙 ",被市场誉为拥有成为下一款 " 劲酒 " 的潜质,如今也声量式微;

2020 年,张裕又推出了调香型葡萄酒味美思求取年轻人欢心,销售额一度突破亿元大关,此后却迅速老化,销量降至不足千万;

2023 年,张裕还推出了 " 小葡 " 气泡酒,市场无甚水花;

今年 3 月,张裕又推出了 39 元 /59 元一瓶的入门级干白 " 长尾猫 ",在抖音 4 小时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彼时势头很猛,但新鲜劲过去后也热度不再。

图源:张裕

相当于是,过去十年里,张裕更新了至少 4 款面向年轻人的产品,这个更新速度,主打一个把眼花缭乱。

结果就是年轻人也被搞得一头雾水。

据媒体报道,张裕品牌在 Z 世代年轻人中的认知度仅为 11%,相比之下,长城葡萄酒则为 18%,RIO 等鸡尾酒品牌则高达 43%。

一套组合拳下来,结果却是越努力越心酸,张裕做错了什么?

一言以蔽之,张裕似乎有些急功近利,以至于忽视了酒类消费的底层逻辑。

酒类消费,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产品更新得有多快,而是——

场景!场景!还是场景!

茅台为何能在过去 10 年迅速崛起?品质只是一方面,大基建带来的大量商务应酬场景,催生了市场对超高端酒的持续性需求。

汾酒为何能引领清香复兴?提前布局光瓶酒的底蕴使它能从消费降级中获益,天生适合作为调酒基酒的属性,又让它与追求自由悦己的年轻人无比契合——白酒市场动能切换期里,汾酒是最直接的获益者。

啤酒为何能成为近年消费降级里唯一涨价的酒类?价值回归的补涨只是一方面原因,稳固的消费场景才是支撑它涨价的真正底气——只要年轻人还吃夜宵泡吧唱 K," 小麦汽水 " 永远有市场。

场景是人们消费某件商品的理由,也唯有场景的支撑,才有机会孵育爆款大单品。

张裕当前的打法,本质上是在抢滩年轻人悦己消费的场景,不能说它错,但的确是给自己上难度。

因为这个场景已经拥挤不堪:

百润(Rio 鸡尾酒)、梅见等品牌早已布局许久,他们比张裕更年轻,也更早占据年轻人心智。

桂花汾酒早已俘获无数年轻人的喜爱,泸州老窖的 " 冰 · joys" 也在年轻人中引发不少关注度,五粮液 29°" 一见倾心 " 酒,更是凭借超高颜值成为年轻市场的新焦点——传统酒企在这方面的资源和力度,并非张裕可比。

而一个脱离市场主流目光已久,存在感稀薄的企业,凭什么能从中咬下一块份额?

2015 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裕总经理孙健如此表示:

" 以前的时代不会回来了,张裕的产品必须往下走,更亲民。"

平心而论,抛开那些昂贵的," 吉祥物 " 式的纪念单品不谈,最便宜几十块,最贵几百块的产品,消费市场真的承受不了吗?

价格显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奔富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找不到必须消费张裕的理由——这恐怕是无论如何降价,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给市场理由,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产品使用价值,这通常有三个实现路径:

其一,是做出差异化的新产品。

葡萄酒作为一门能被仔细学习研究的课程,其品类是十分丰富的:低气泡、高气泡(香槟)、桃红、冰酒、脱醇、有机等等。每个产区都有各自的优势,比如波尔多和巴罗萨谷主打干红,普罗旺斯的桃红颇为突出。

与竞对最具优势的长板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找到并放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是破局之道。

其二,是挖掘市场新的刺激点。

在这方面最成功的是王老吉,一款 " 凉茶 " 被做成日常可以随时饮用的饮料,打破的是产品和场景的边界。

红酒的优势,在于其应酬属性不像白酒那么明显,产品自身边界并非难以跨越,因而落到产品上,就是如何调整口感,让更多人喜欢喝;如何革新包装,让人们更愿意接受;如何契合更多场景,发掘在佐餐、烹饪甚至更多场景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长尾猫似乎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挖掘并应用这种经验,或许是张裕的发力方向。

其三,是新形象的突围,这对一款老品牌而言至关重要。

当市面上全都是波尔多瓶和勃艮第瓶时,美国加州乐事以带把的大瓶型脱颖而出,香奈葡萄酒以 " 歪脖子瓶 " 形象独树一帜。

而当酒标全是酒庄、葡萄园时,法国木桐酒庄凭借毕加索逝世之年画的酒标,让酒庄名声大振,尽管这款酒仅仅获得了 65 分的低分,但不妨碍这款酒标屡屡拍出天价。

通过革新外观,讲出一个更具突破性的,能让市场眼前一亮的新故事,是拉长产品生命周期的方式。在这方面,白酒甚至比张裕要更加进取。

唯有革新产品,才能获得进入消费场景的入场券,才有资格获得消费者青睐。

今年年初,在张裕的股东大会上,孙健又用了三个 " 断崖式 " 来总结 2024 年业绩表现惨烈的原因:消费形势 " 断崖式 " 不友好、消费场景也 " 断崖式 " 萎缩、渠道的推动力也 " 断崖式 " 减弱。

像是对十年前自己发言的呼应,问题是过去的这十年里,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表面 " 创新 ",张裕又做了什么呢?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系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及监管要求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官方社媒、定期或临时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商业建议。;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业人物的内容,系依据合法渠道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人物传记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建议。;

因采纳本文,或受本文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智谷商业评论不承担任何责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