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元一碗面卖不动,遇见小面抢跑上市

中式面馆急着上市。
两年前,中式面馆集体陷入增长困境。 " 高端面卖不动了 "" 网红面被年轻人抛弃 "" 月薪两万吃不起一碗面 " 等话题频上热搜。之后,面馆亏损、关店、裁员、降价等新闻此起彼伏。
然而,行业在被唱衰两年后,中式面馆却以 "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 IPO" 的高调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遇见小面 4 月 15 日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 5 日,遇见小面共有 380 家门店。2022-2024 年,遇见小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18 亿元、8.01 亿元、11.5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3597.3 万元、4591.4 万元、6070 万元。
2022 年亏损,2023 年扭亏为盈,2024 年同比增长 32.2% 至 6070 万元。看起来,遇见小面盈利能力一路走高。如果 IPO 顺利,遇见小面有望超越中式面馆行业第一 " 和府捞面 ",率先成为 " 中式面馆第一股 "。和府捞面已两次折戟上市,三年亏损 7 亿元。
不过,也并非毫无隐忧。从同店销售额的维度看,遇见小面 2023 年相比 2022 年的同店销售额增幅超过 28%,但 2024 年同店销售额则同比下降 4.2%。单店营收能力下降。
而且,即便上市,遇见小面等 2021 年被资本捧红的中式面馆,依然要直面 "30-40 元一碗面如何长久卖下去 " 的问题,特别是在消费降级的当下。
中式面馆急上市
遇见小面抢跑上市背后,留给中式面馆增长的时间不多了。
2021 年,资本市场疯狂下注小面赛道,腾讯先后押注和府捞面、马记永,高瓴资本加码五爷拌面,红杉资本领投马记永。顶级投资机构纷纷躬身入局一碗面的战事,市场成就了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陈香贵、遇见小面、马记永、张拉拉等一众中式面馆新贵。其中,和府捞面 7 轮融资 20 亿元左右,估值高达 70 亿元,五爷拌面 2 年融资 3 轮,遇见小面 5 轮融资后估值 30 亿元,马记永、陈香贵估值超过 10 亿元。
面食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容易形成规模效益。按照资本们的野望,面食赛道有望诞生新一个万店规模的品牌。
然而,几年过去了,资本重注的面食赛道,各个面馆品牌门店数量都未超过 1000 家。单从门店数量来看,遇见小面不及和府捞面与五爷拌面。窄门餐饮数据显示,和府捞面与五爷拌面目前门店数量分别为 580 家、812 家。马记永门店数量与遇见小面相差不太大,为 344 家。和府捞面一位负责加盟的招商人员向 Tech 星球透露,目前和府捞面全国范围门店为 627 家。
五爷拌面门店收缩最严重,2023 年,五爷拌面总门店数一度高达到 1500 家,系国内首个门店数量过千的中式连锁面馆品牌,但现在已经缩减到 800 多家。新开门店数量腰斩。窄门餐饮数据显示,五爷拌面 2021-2023 年每年新开店数量分别为:653、494、228 家。
尽管各家先后开放了品牌加盟,但门店扩张速度都不如奶茶、咖啡赛道迅猛。
遇见小面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遇见小面的门店数分别为 170 家、252 家、360 家。期内新开业餐厅分别为 43 家、92 家、120 家,关闭餐厅数分别为 6 家、10 家、12 家。
这些面馆新贵融资,几乎都停留在了新消费投资爆火的 2021-2022 年。2022 年之后,面食赛道再无融资故事。
失去资本输血至今,4 年时间,中式面馆整体市场占有率都不高。遇见小面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从 2024 年总商品交易额来看,遇见小面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总商品交易额 13.48 亿元,市场份额仅为 0.5%。中国中式面馆前五名市场份额总和不到 3%。
未来,中式面馆市场增长率较过去或有所放缓。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中式面馆的总商品交易额由 2020 年的 1833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296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7%。该机构测算,2029 年中国中式面馆的总商品交易额将达到 5100 亿元,2025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0.9%,增长率有所放缓。
降价与加盟缓慢
在餐饮人士王毅看来,遇见小面递交上市有蹭一波流量的考量,进而有利于扩大品牌加盟吸引力。王毅称,按照港股连锁餐饮市盈率,海底捞 19 倍,小菜园 18 倍,遇见小面假如按 20 倍上限计算,去年 6070 万元净利润,市值不过 12 亿元,上市很可能会破发。此外,从中式面馆市场占有率来看,前 5 名不到 3% 的市场占有率,说明消费者不认品牌,品牌忠诚度不高。
高端小面早已跌落神坛。
曾经,一碗普通的面,从街边小店搬进核心商业圈,经过 " 书房里的养生面 " 的环境 + 概念包装,便能溢价到 40-50 元,蟹黄面可以卖到 100 多元。但消费降级大环境下,网红面光环消失,面食生意重回到一碗面该有的价格。
近两年,高端小面品牌们主动降低身价。一碗动辄 40 元的小面,纷纷降到了 30 元左右价格带。
" 中式面馆第一品牌 " 和府捞面半年内两次主动降价。去年其在官方微信发文称,公司通过集采优势,成功下调价格,其中,草本骨汤软面降价约 27%,草本酸辣肥牛面降价约 32%,草本番茄肥牛面降价约 32%。降价后,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下调至 16 元— 29 元之间。降价同时,和府捞面还对外承诺:" 只降价不降质。"
遇见小面同样跟进了行业降价策略。主动降价甚至导致同店销售额下滑,其招股书里提到,同店销售额下滑的原因为," 主动降低菜品的价格,以吸引更多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 数据显示,遇见小面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由 2022 年的 36.1 元降至 2023 年的 34 元,2024 年进一步降至 32 元。
咖啡奶茶价格战下,面食赛道甚至也卷了 9.9 元大战。陈香贵推出了 9.9 元产品,和府捞面在部分地区和部分门店推出了 "10 元吃面活动 "。
降低身价不止包括降价,品牌们还将坚持了多年的直营放开了加盟,陈香贵 2023 年开放加盟,和府捞面负责加盟的员工称,公司去年开放加盟。
但开放加盟并没有让面食生意呈指数级增长。和府捞面一年多的时间,加盟门店数量只有 60 家左右。率先开放加盟的陈香贵,近几年整体开店速度反而在腰斩。窄门餐饮数据显示,2021 年 -2025 年,陈香贵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169、63、76、53、15 家。陈香贵员工李洋透露,目前公司直营门店 240 多家,加盟门店 60 多家。
降价、加盟之余,中式面馆新贵们甚至主动在小面之外,增加商品品类。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和府捞面不少门店新增砂锅饭系列,宣传使用超过 50% 的有机米。陈香贵则主动增加了锅仔、甜品、精酿啤酒等饮品品类。
抢夺加盟商之战," 预制面 " 能走多远?
虽然 " 生意做遍、不如卖面 ",面食生意尤其是网红中式面馆生意,毛利可高达 65% 左右,但中式面馆生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遇见小面招股书显示,单店日均销售额从 2023 年的 1.39 万元降至 2024 年的 1.24 万元。
陈香贵员工李洋表示,从去年 9 月份开始,面食赛道营业额一直在下滑,陈香贵大概下滑 10-15%,单店月营业额在 35 万元,和府捞面最高下滑 30% 左右。今年 4 月份开始,行业有所回暖,渠道收入也有所变化,大家开始注重线上的外卖业务。
高端网红面馆业绩滑坡的一大关键原因,也是消费者现在诟病最多的地方,那便是产品预制化。最近,和府捞面深陷 " 同城同面不同价 " 风波,有网友发现,同一个城市,和府捞面不同门店价格却不一样,高端装修的门店,一碗面差价高达 20%。除了价格,一同被吐槽的还有它的质量,该网友表示,品牌用 " 草本慢熬汤底 "" 有机食材 " 包装高价,但真相是 " 养生汤底 " 不过是中央厨房的预制料包加水。
不止和府捞面,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其他网红面馆使用预制菜的网友不在少数。
遇见小面一位离职员工称,菜单上大多数产品都是半成品,预制,这在餐饮行业很普遍。
李洋表示,从消费习惯来讲,消费者对预制菜一般比较抵触,但预制菜解决的是过去餐饮行业长期不标准的难题。为了实现标准化规模经营,行业都在讲去厨师化,建立自己的工厂,所有产品预制,预制到极致。到店后几乎是成品,设备比较精简,门店人效因此更高。
李洋称,面馆门店所有的面粉、牛肉、汤料等食材,都统一从工厂到库房订购。两天订购一次。国内做得好的头部厂家,一般就是同时给多个品牌供货,只是供货的标准和供货生产工艺不一样。
产品预制、同质化严重,品牌们竞争到现在沦为抢夺加盟商之战。
李洋表示,现在面食赛道很卷,过去加盟和府捞面大概需要 200 万元,现在不再需要像过去那种搞高端装修,加盟费 69.8 万,加盟一家店大概需要 110 万元左右。陈香贵以前加盟费是 15 万元,现在则直接取消了加盟费,前期只收取一个服务费用,一共 1.85 万元。
只是,降低加盟门槛、降价,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式面馆们可能依然无法挽救业绩下滑的颓势。一碗 30 元左右的网红预制面能走多远,上市是否等于上岸?一切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ech 星球 "(ID:tech618),作者:翟元元,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