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一家老牌烘焙,批量关店

访客 2025-07-15 13:07:29 82527
又一家老牌烘焙,批量关店摘要: 顶流塌方,烘焙难做11 家门店全关!老牌网红烘焙败走成都又一老牌网红烘焙,区域性倒闭。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称老牌网红烘焙品牌面包新语(Bread Talk)多家门店集体闭店。...

顶流塌方,烘焙难做

又一家老牌烘焙,批量关店

11 家门店全关!老牌网红烘焙败走成都

又一老牌网红烘焙,区域性倒闭。

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称老牌网红烘焙品牌面包新语(Bread Talk)多家门店集体闭店。美团显示,此前在成都的 11 家面包新语门店,目前均为歇业关闭状态。

更有意思的是,内参君前往面包新语在天府广场的原门店发现,这是面包新语在成都的最后一家店,闭店后,围上了祐禾的围挡。可谓 " 浮事新人换旧人 "。

◎原面包新语天府广场门店,已更换为祐禾围挡,摄图:内参君

6 月 26 日,面包新语四川官方公众号曾发布退卡公告,在文章中,品牌方提及的退卡原因是 " 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对下属面包新语门店进行改造升级 "。

◎图源:面包新语四川服务号

但直到大规模闭店的消息传出,不少消费者才发现该品牌名义上是 " 改造升级 ",实际上是 " 彻底歇业了 "。

如今,公告上的电话已经成了摆设。今天,内参君在工作日规定时间内,多次拨打了公告上的电话,均显示对方正在通话中。

天眼查数据显示,四川新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曾在 2021 年和 2024 年,两次收到限制消费令,目前该公司仍为存续状态。

◎图源:天眼查

巅峰时刻,曾开出了 400 多家店

面包新语,也有过高光时刻。

" 当年进入国内市场时,面包新语很火的,上海来福士广场店一天销售额过百万。" 在社交媒体评论区,有消费者分享。

公开资料显示,面包新语于 2000 年在新加坡成立,3 年后,在新加坡成功上市,顺利成为 " 全球面包第一股 ",被称为 " 面包届的星巴克 "。也是在 2003 年,面包新语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经济参考报》在 2007 年的报道,彼时的面包新语提出了 "3 年内在中国开出至少 500 家门店 " 的目标,全面开放加盟。一时间,该品牌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名声大噪,更进入了青岛、大连、武汉、沈阳等地。

到了 2014 年,面包新语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达到 418 家,似乎实现 "500 家门店 " 的目标指日可待。同年,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在 2014 年的营收占品牌总营收的 31.6%,中国已经成为品牌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高速扩张中的隐患重重

品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一来,门店质量却良莠不齐,甚至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频繁出现的食安问题,让面包新语丧失了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品牌开始大规模闭店。

2016 年中旬起,品牌在郑州、南昌、武汉、重庆、福州、大连、青岛、长春等城市的加盟门店陆续关闭,到了 2017 年,这些城市的分店数量已经全部清零。受中国和泰国市场业务影响,2019 年,面包物语集团由盈转亏,净亏损 580 万新币;2020 年,面包物语集团从新加坡交易所退市。

其次,屡次以城市为规模停业撤店,还暴露出了面包新语加盟模式的不稳定性。

专注商业领域的 Mr. 顾表示,面包新语的加盟模式较为独特,是 " 城市加盟 "。他进一步介绍到:" 简单来说,就是你要加盟,整个城市的门店都归你,加盟之后不能二次授权。" 这意味着一旦该城市的加盟商终止合作,且无新的合作伙伴接手时,面包新语就只能撤出该地区。

成都的批量关店,就是如此。更经典的案例,是 2021 年品牌撤出西安。

2021 年,西安的面包新语运营公司称撤店是受到了疫情导致经营状况不佳、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等的影响,并发布公告;但紧接着,面包新语中国总部也发布声明,称是西安的加盟商严重违反特许经营合约,多次警告后未能及时整改,因而提出解约。

在食安问题与加盟模式的双重影响下,面包新语疲态尽显。

自 2021 年以来,品牌的门店数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今年以来,仅有 1 家门店开业。截至 6 月 11 日,面包新语共有 173 家在营门店,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区域闭店,与其他地区门店的关系不大。据了解,面包新语(华南)背后的深圳霸讯集团,于 2024 年与面包新语签订了长达 20 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品牌在华南地区的经营状况良好。

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霸讯集团的总裁陈国富表示,面包新语在广深地区已经发展 20 年,前 10 年是黄金时期,约五年前出现品牌老化的趋势。对此,品牌对部分门店进行了旧店翻新。据陈国富称,翻新后门店营收能增加 15%至 20%。

曾经的面包顶流们,接连倒下

其实不只是面包新语,近年来,一大批曾风光无限的烘焙网红品牌,接连退场。

2024 年,几乎每月都有闭店消息传来:

2024 年 1 月,国潮点心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被申请破产清算;

3 月,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资金链断裂,全国门店基本全关;

7 月,ABC Cooking Studio 关闭 12 家门店,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8 月,韩国 CJ 集团旗下知名烘焙品牌多乐之日退出郑州市场;

10 月起,圣安娜饼屋接连关闭 10 家广州门店;

10 月底,广州连锁烘焙品牌勿理堂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算;

11 月,在天津有 12 年经营历史的慢城蛋糕天津门店全关;

12 月," 烘焙第一股 " 克莉丝汀正式退市。

这组数据,更是直接印证了烘焙行业的震荡:截至 2024 年 12 月,烘焙赛道新增门店 10.3 万家,关店 9.5 万家,净增长不足 8000 家。

烘焙赛道的洗牌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步入 2025 年,闭店潮没有停下,反而愈演愈烈。

年初,皇家美孚在武汉、西安、西宁等多地门店陆续关闭,青岛总部被传欠薪;6 月,欢牛蛋糕屋在杭州的多家门店一夜关停,发布《致消费者的告别信》,公司此前曾被列为被执行人、法人被限高

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曾提到一个观点," 烘焙行业有一个怪理论,5 年洗一次牌,一成不变的,就会被洗出去。 "

如今看来,这场洗牌的节奏,正变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残酷。

烘焙品牌长虹,为何如此难?

烘焙行业资深顾问专家纪严冬曾向内参君指出,烘焙行业目前是处于分裂、分化、重构的阶段。

而这个周期中,大批新的品牌新的模式涌现,同时也有大量品牌撤出。烘焙市场,正在呈现出新的竞争格局。

首先是新品牌快速涌现。

前几年新中式烘焙刚刚褪去市场热度,一批现烤烘焙品牌就又起风。品质需求下如祐禾、石头先生的烤炉、趁热集合等烘焙品牌,强调 " 现烤现做 ",并设置全透明的可视化操作间,展示产品新鲜,顺利攻占了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上演了一轮轮排队盛况。

下沉市场,则是涌现了大批工厂店模式的烘焙店,以性价比取胜,快速攻占了县城及五环外市场。

其次," 老网红 " 持续升级,加速扩张。

好利来进入华南市场,在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开出首店。据报道,好利来华南首店当日营业额达到 120 万元,平均一小时收款 10 万元。截至今年 6 月份,好利来门店数量达到 930 家,距千家门店仅一步之遥。

创立于 2013 年的泸溪河发展也相对稳健,到 2024 年底,其全国门店数已超过 600 家 。今年 3 月,品牌在成都开设工厂,进一步完善了西南供应链。

再者,商超、餐饮品牌卷向了烘焙,开始 " 跨界打劫 "。

此前,就有奈雪的茶、乐乐茶以 " 茶饮 + 烘焙 " 模式切入市场,而今喜茶、裕莲茶楼等品牌也相继推出烘焙产品。到了今年,跨界烘焙仍然势头正盛。

今年 5 月,海底捞旗下烘焙品牌拾㧚耍 · SCHWASUA 在杭州正式开业,现烤现卖主打性价比,最便宜的面包仅售 5.8 元;最近," 不务正业 " 的茶颜悦色,也上线了 " 茶颜饼坊 ",包含可颂、蛋挞、酥饼、吐司等中式、西式七大类面包、点心新品,主打 " 手作现烤 ",3-6 元左右的价格也是十足的性价比。

盒马、山姆等商超渠道的崛起,更是给许多烘焙品牌带来不小压力。数据显示,2024 年的烘焙食品主要消费渠道中,线下商超占比达到 37.7%,排在第二。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面包新语这类品牌,想要 " 重振雄风 ",已经愈加艰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