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第一县”20连冠 破解昆山奇迹背后的“人才密码”

访客 2025-07-15 13:07:30 77078
“中国第一县”20连冠 破解昆山奇迹背后的“人才密码”摘要: 县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系统的竞争前不久,Meta 创始人扎克伯格为了招募到顶尖人才,宣布会给到高达 1 亿美金的 " 签约费 "。与此同时,OpenAI 也开出天价工资...

县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系统的竞争

“中国第一县”20连冠 破解昆山奇迹背后的“人才密码”

前不久,Meta 创始人扎克伯格为了招募到顶尖人才,宣布会给到高达 1 亿美金的 " 签约费 "。与此同时,OpenAI 也开出天价工资,从特斯拉、xAI、Meta 挖走 4 名知名工程师。

美国硅谷的企业,从不吝啬高薪挖人。

因为这些顶尖企业深知:人才不仅决定企业、产业的高度,更决定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

而在中国,也有一座城市,把 " 抢人 " 做到了极致——那就是昆山。

在第九届昆山创业周开幕式暨百所高校昆山行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拿出了极具诚意的举措:

设立 " 祖冲之杯 " 创新创业大赛,胜出的优秀选手和项目团队可获得 400 万元创业资助和 60 万元购房补贴 " 绿通资格 ",并可优先获得昆山市天使投资基金投资,最高金额可达 1000 万元。

同时,昆山还与苏创投联合设立总规模 10 亿元的昆玉人才发展基金。

可以说,这是中国县域城市中最强的创新人才支持力度,资金规模和申请入口,甚至远超很多地级市乃至省会城市。

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城,昆山在全国仅占万分之一的土地,却创造了 5380 亿元的 GDP 奇迹,连续 20 年霸榜中国县域经济榜首。

昆山为什么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 " 人才富 "。

人才 昆山的富裕之本

"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

三十多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题词,就揭示了这座城市成功的密码。

1983 年的昆山,在苏南乡镇企业的浪潮中全面落后,工业总产值不足周边县的一半,被人嗤笑是 " 苏州小六子 "。

原因在于昆山本是鱼米之乡,粮食产量一向颇丰,长期习惯于小富即安。

在苏南乡镇工业崛起的大背景下,昆山依然处于农业县的状态。

这种强烈的反差也让昆山痛定思痛。

1984 年元旦刚过,昆山县委便集中县、乡、村三级主要干部 1000 余人,作出了 " 三个转移 " 的破冰决策。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 " 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移 ",全力主攻工业经济。

但当时昆山并没有工业基础,怎么办?

昆山把目光投向了 40 公里外的上海。县长吴克铨亲自带队,用 " 土地换技术 " 的创举,成功吸引上海电视一厂来到昆山共建分厂。

当时,上海的技术骨干周末乘绿皮火车来昆山指导。

为了让这些骨干愿意踏实地教会本地技术,昆山主动邀请他们担任联营企业的高管、经理,并且把利润的大头给到上海的投资企业,用真金白银,留住了这批 " 星期天工程师 "。

此外,在没有国家投资和优惠政策 " 加持 " 的背景下,昆山自筹资金建设工业新区,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成为 " 中国首个自费开发区 "。

1985 年到 1990 年间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指挥部

重赏之下,骨干云集。

短短两年间,昆山就引进了 14 个投资额超过 500 万元的项目,工业实现从零起步。

更大的突破,出现在 1988 年。

那一年,全国正激烈争论 " 姓社姓资 "。昆山顶着压力,批准了全省首家县级外商独资企业——苏旺你手套有限公司开业。这道口子一开,外资洪流便涌入昆山。

1990 年,江苏首家台企顺昌纺织落户昆山。随后捷安特、富士康、仁宝等巨头接踵而至。

政策破冰引爆台资浪潮,昆山独创的 " 以台引台 " 模式,吸引了 10 万台商常驻昆山。昆山成就台商,台商也造就了昆山,这座城市与台商形成了共生共荣的模式。

随后,台湾百强制造企业有超过 70% 在此设厂。原材料送进昆山经济开发区,成品直通港口,运往世界。

1992 年,昆山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年共有 850 批客商前来考察洽谈投资项目,总投资达到 4.06 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近 3 亿美元,超过历年的总和。

一个县城,就这样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浪潮,摘掉了 " 小六子 " 的帽子,成为苏南第一县、中国第一县。

亿元人才 激活一池春水

如果说,吸引人才是昆山走向富裕的开始,那么,培养人才,则决定了今天的 " 昆山高度 "。

2008 年,昆山推出震惊全国的 " 亿元人才计划 " ——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 1%,设立至少 1 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与培养。

政策落地首年,就吸引了上百个博士项目落户。其中,由张德强团队创办的维信诺,如今已成为全球 OLED 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2013 年,昆山还与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合作创办了昆山杜克大学——这是中国唯一一所设在县级市的国际大学。

举全县之力引进世界顶尖学术资源,这不仅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希冀,更是昆山以开放姿态,主动对接全球创新高地的实际行动。

2018 年,昆山的人才战略再次升级,推出 " 头雁人才 " 工程——平台项目最高资助 2 亿元,团队最高 1 亿元,个人最高 2000 万元,聚焦 " 卡脖子 " 核心技术的突破攻关。

截至目前,昆山已累计支持 22 个 " 头雁人才(团队)" 项目,硕果累累。

比如,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所带领的团队,其固态锂电池项目获得了昆山 " 头雁计划 "1 亿元资助。该项目孵化出清陶能源,现已入选福布斯中国高增长瞪羚榜单,连续多年跻身中国领先汽车科技 50 强,也带动昆山新能源产业突破千亿规模。

正解局在与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重君(第六批 " 头雁人才 ")访谈时也了解到:昆山在人才服务上不仅有政策的 " 力度 ",更有服务的 " 温度 "。

比如,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还有 " 昆如意 " 这样的全链条式综合服务平台,为人才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踪、一站式办理。

昆山设立有全国县级市首个实体化运行的一站式人才科创服务机构——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依托打造的 " 昆如意 " 人才管理服务平台,为人才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踪、一站式办理。自 2019 年运行以来,已累计办理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生活配套等各类人才服务事项 9000 余项,涉及惠才惠企政策申报资金超 70 亿元。

昆山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

李重君直言,项目能在昆山顺利落地,昆山给到的资金帮扶是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 头雁 " 项目共获得昆山财政超 5 亿元资助,撬动企业总投入近 30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近 20 亿元。真正实现了用 " 小财政 " 撬动 " 大产业 "。

如果说,电商、外卖、网约车依靠 " 百亿补贴 " 跑马圈地,那么,昆山的城市进化史靠的就是 " 百亿人才补贴 "。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引才

水积则龙鱼聚,林茂则飞鸟集。

今天的昆山,已经从一座 " 世界工厂 ",蜕变为全球人才的 " 聚合地 "。

一组数据概括了昆山在人才方面的厚度与高度:

人才总量 56.5 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全部人口;高层次人才达 5.82 万人;平均年龄仅 36.18 岁,是江苏最年轻的县 / 县级市;

89.6 万青年在此创新创业,超 2.1 万外国人、10 万台商台胞台属在昆山安居乐业。

连续九年举办的 " 昆山创业周 ",累计吸引 2.2 万余名国际精英与全球创客,促成落地超 1800 个人才科创项目。

一座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既取决于经济基础与产业支撑,也取决于这座城市的开放胸怀与战略格局。

2023 年、2024 年,昆山连续两年荣膺 "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

2025 年 7 月 11 日,第九届昆山创业周暨 " 百所高校昆山行 " 活动正式启幕。

活动现场,昆山通过一系列硬核政策,展示了打造 " 人才友好型城市 " 的雄心。

比如:顶尖人才和项目可获 2 亿元项目资金 +500 万元购房补贴;青年 AI 人才最高可享 20 万元房补 +10 万元生活补贴;为 AI 企业设立 " 零租孵化器 ",免费提供算力资源。

同时,昆山还搭建起 "1+N+X" 型的全周期人才政策体系:从安居、落户、配套到创业、融资、成长,全要素覆盖:制定人才分类认定目录,为 A 至 F 类共 73 种人才定制服务方案;" 高品质人才社区 " 配备国际学校、共享实验室;20 多家免费驿站,为青年人才提供 30 天 " 零成本 " 居住体验;创新 " 昆科贷 " 金融工具,为人才企业提供最高 1500 万元无抵押贷款,在长三角首屈一指。

这些 " 非常规投入 ",其本质是非常规的人才战略:招募顶尖人才,就要拿出顶尖诚意;构建最优人才生态,就要敢于跳出传统思维。

昆山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从 "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 到 " 人才友好型城市 " 的再出发,将 " 台资高地 " 升级到 " 全球人才磁场 ",为昆山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县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系统的竞争。

当一些地方还在比拼 " 税收优惠 " 和 " 土地红利 " 时,昆山已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目标——在方圆之地,构建对标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

2024 年,昆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 1054 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超 3300 家,实现苏州市域内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有效数的 " 四个第一 "。

昆山,用 40 年的实践证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县域经济的上限,不在于行政级别,而在于人才生态的含氧量。

只要空气足够新鲜,土壤足够肥沃,哪怕是一座县级市,也能长出参天大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