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刘强东身隐,京东激进落子

访客 2025-08-14 15:59:54 46838
刘强东身隐,京东激进落子摘要: 曾经吹过的牛,终究要去实现。6 月 17 日刘强东的分享会,成了京东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刘强东频频出镜,从亲送外卖请京东骑手吃火锅,再到身穿 " 猪猪侠 " 战衣现身日本,摇旗...

曾经吹过的牛,终究要去实现。

刘强东身隐,京东激进落子

6 月 17 日刘强东的分享会,成了京东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刘强东频频出镜,从亲送外卖请京东骑手吃火锅,再到身穿 " 猪猪侠 " 战衣现身日本,摇旗呐喊为京东外卖站台。在此之后,刘强东身隐,但京东主动进攻的势头却更猛了,从开厨房,到收购香港佳宝超市以及德国的零售巨头 Ceconomy,再到接连出手具身智能企业,升级大模型,京东在零售、国际化以及 AI 领域频频落子,狂飙突进。

正如刘强东在 6 月分享会时提到,最近这五年很遗憾,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是 " 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的五年 ",应该算是京东创业史上最没有特色的、贡献价值最少的五年。

近两个月的观察,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刘强东讲过的话、吹过的牛,正在被京东坚定的去落实,以实现从战略到执行的一致性。

言出法随,这或许会开启京东新一个纪元。

从做基建到本土化营业,国际化下重手

电商全球化的战场上,相比阿里巴巴、拼多多、SHEIN、TikTok 在跨境电商等零售业务上的风生水起,京东的国际化更多体现为海外仓储物流的布局,海外零售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也并不多。

事实上,早在 2015 年,京东就推出了跨境电商平台 Joybuy,面向全球消费者销售中国商品。此后京东在东南亚大幅扩张,不仅投资了印尼电商 Tokopedia、越南电商平台 Tiki、印度物流企业 ShadowFax,还与泰国零售集团 Central Group 成立了电商合资公司 JD Central,并在印尼试水了 O2O 业务,开了东南亚第一家无人店 JD X 商店。但 2018 年起,京东国际业务似乎按下了暂停键。其后京东也在俄罗斯、澳洲开设站点,但持续时间都不长。

因为国内认知较少,且品牌和规模有限,这十年来外界对京东国际化的了解,更多的物流基建而非跨境零售。

而京东也希望改变这样的认知局面。今年 6 月的分享会中,刘强东特别提到,未来京东最重要的一块业务是国际,而且强调国际业务战略是本地电商、本地建团队,做本地采购,只卖有品牌的货,这和目前跨境电商品牌做得都不一样。

刘强东掷地有声,京东国际化大跨步。7 月 9 日,京东宣布正式开启半托管业务,强化全球电商布局。该模式由京东全球售负责对海外用户的营销推广,商家负责发品、定价、履约、售后,首批覆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 9 个重要海外市场。

或许是为了印证刘强东本地化发展的说法。京东近期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出价方),收购德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集团 Ceconomy,估值约 22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 180 亿元。

据了解,成立于 2017 年 Ceconomy,其前身是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旗下的消费电子业务板块,旗下核心品牌包括 MediaMarkt 和 Saturn,在欧洲多国运营超过 1000 家门店,覆盖电脑、手机、家电等全品类电子商品,员工人数接近 5 万人,供应链体系强大。2023/24 财年,Ceconomy 营收高达 224 亿欧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 54 亿欧元,占比 24%。

对于双方的合作,Ceconomy 表示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支持与京东的合作,旨在通过更强大的财务灵活性、京东行业领先的技术、全渠道零售和物流能力以及简化的所有权结构,加速 Ceconomy 的 " 体验电子产品 " 战略及其增长路径。

对京东来说,Ceconomy 也成为其出海欧洲的本土化触点,上千家门店和仓储系统为京东补足了线下短板,快速拿到了成熟的线下渠道网络,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体系,而这些门店和仓库也可以成为京东电商业务的 " 前置仓 ",与京东的国际供应链形成互补,解决跨境物流又慢又贵的痛点。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收购后,Ceconomy 将继续保持其独立运营,同时京东计划保留 Ceconomy 原有管理团队。

而在亚洲,去年 9 月,京东宣布加码香港市场,初期投入 15 亿元,用于商品价格、物流补贴、服务优化,并表示长期投入上不封顶。今年来更是启动多个面向消费者和商家的计划,以提升京东在港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商品与服务的本地化融合。

最近,京东更是希望通过收购香港的佳宝超市,获得相应的品牌背书以及供应链体系,快速切入香港的各类高频地消费场景,同时控制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公开资料显示,佳宝在香港拥有 90 家门店,并且自建物流和分货体系,80% 货品直接从厂家采购。以香港为起点,京东可以此为基础向大湾区其他地区乃至东南亚市场延伸,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升国际业务的影响力。

根据媒体披露的交易细节,京东与佳宝超市的收购协议包括购入佳宝零售网络及物业,交易金额将分批交付。按照计划,京东及佳宝会在 8 月 1 日成立新公司,并以新公司维持日常营运。

在国际化战略规划上,刘强东有着清晰的思路。他曾指出,京东几乎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虽然这种商业模式前期投入大、见效慢、过程艰辛,需要数年时间夯实基础,但一旦成功搭建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便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目前,京东在欧洲已运营三年,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到 2025 年底或明年即可正式营业。

基建之后快速发力。凭借 Ceconomy 在欧洲的庞大零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以及佳宝在香港的门店资源与物业资产,京东将得以在欧洲和香港市场大展拳脚,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版图,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

一改低调作风,京东的 AI 新叙事

在国际化大 · 跃 · 进的同时,京东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大跨步,一改以往的低调,开始大秀肌肉。

和国际化零售的认知相同,其实外界对京东 AI 应用的印象,也大多集中在其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模式来做 AI 的升级改造,以实现提升成本效率和体验的最佳组合。公开资料显示,AI 技术目前已经整合进京东零售的业务全流程,覆盖导购、营销、客服、物流、供应链等。

在今年 3 月 2024 年 Q4 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提问京东是否已经或者是计划在自己的业务中部署大模型以及在 AI 方面有什么战略时。京东 CEO 许冉列举了众多京东在 AI 方面的应用,称目前针对内部运维、消费者搜索、商家运营、供应链等方面,均已经实现 AI 渗透。

整体来看,相比腾讯、阿里,京东在 AI 方面谈论的并不多,其更多的是应用于内部业务体系的升级,同时向外赋能产业链。

但随着今年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以及机器人领域的火爆,京东也需要证明自身在 AI 时代的实力和价值。

今年初,刘强东就现身香港参观具身智能相关项目,随即京东正式宣布切入具身智能领域,成立专项业务部门,重点布局家用场景的智能产品研发,同时挖来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加盟,担任具身智能项目负责人。

从今年 5 月开始,京东更是接连参与了四家具身智能企业的融资,包括智元机器人 B 轮、千寻智能的 Pre-A+ 轮、众擎机器人的 A1 轮以及逐际动力的战略轮,这些企业涵盖 AI 大脑、机器人本体再到场景 " 落地 " 的全链条。

京东方面表示,京东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让技术为产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与此同时,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京东宣布旗下大模型品牌升级为 JoyAI,同时京东云还正式开源 JoyAgent 智能体。而在硬件方面,京东发布了 JoyInside 附身智能,为机器人、机器狗和 AI 玩具等提供大模型驱动的对话能力,并与数十家主流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

最近,京东还发布了 " 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三年内助力 100 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 10 亿、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京东提到,京东已吸引宇树科技、智元、天工、众擎、星海图、逐际动力、千寻等众多厂商和品牌,涉及 " 未来生活助手、陪伴、教育、技术开发、养老助力、工业 " 等诸多应用场景。

由此可见,在 AI 技术浪潮之下,京东也在通过 " 自研 + 投资 + 生态共建 " 的深度布局 AI 领域,在零售之外构建新的叙事框架。

结语

京东在国际化以及 AI 领域的大动作,很明显是在补足以往的短板。这其中也透露出三个明显的行业信号:一是创始人回归一线所带来的战略定力和企业活力,之前没有做好或者做得不够的业务,在创始人的主导下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二是投资并购大幕的再次开启,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企业业务需求,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明显进入新一轮投资周期,AI、出海、即时零售等方向成为热点。三是生态布局的重要性,大厂们的原有主业,稳健有余但创新不足,国际化、AI 带来了又一次的业务扩张和重构,相比以往的单打独斗,生态的打造才是未来竞争的胜负手。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