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疯狂“倒挂”的酒旅专业…

访客 2025-08-15 17:07:31 14703
疯狂“倒挂”的酒旅专业…摘要: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秦敏慧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步入尾声,酒旅专业继续呈现 " 倒挂 " 态势。去年,建议取消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今年却出现在教育部急需人才的队列中。这个小众冷...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秦敏慧

疯狂“倒挂”的酒旅专业…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步入尾声,酒旅专业继续呈现 " 倒挂 " 态势。去年,建议取消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今年却出现在教育部急需人才的队列中。这个小众冷门的专业,在酒旅市场日新月异的变革下,会带来什么变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市场前景究竟大不大?

利好:教育部带头安利

今时不同往日,你没看错,那个去年还在人人喊着壁垒、劝退的旅游与酒店专业,今年竟然看到社交平台上各种热帖带头安利。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学得很轻松,没那么累。博主自己也调侃道,与其辛辛苦苦学了四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先玩四年。

能有多轻松?具体来说,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分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门,都是属于旅游管理类,是工商管理大类下的二级学科,只不过众多学校在开设专业的时候,会将酒店管理纳入旅游管理中,两门专业相互交融,难舍难分。

因此,旅游与酒店管理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酒店管理、会计学、旅游概论、旅游法规、市场营销、食品安全等等理论;实践课则涉及到酒水课、茶艺课、咖啡、铺床、礼仪等等。

说白了,但凡和 " 吃喝玩乐住行 " 沾边的,都会学一点,而且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说出去旅游是真的会出去,一些课程或者跟老师做项目,能有去各地游玩的机会。

二是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不难。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就业方向,大多可能是大众口中的旅行社,或者酒店保底。其他涉及到的还有旅游地产公司、银行、各类规划和专业事务所、移动公司、航空公司、金融机构等就业机会,可选范围很广。

特别是,在酒店工作基本上包吃包住,生活成本不是很高。如果学历不低,在基层轮转几次可能就会获得晋升的机会。类比导游也是同样,外语和高级导游稀缺性强,加之入境游与出境游需求攀升,收入前景可谓一片蓝海。

除了网上的舆论,教育部也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点,发布了通知,表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通知明确要求,支持高校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以及护理康养、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布局相关产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教育部的通知,其实在业内放出一个信号,文化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跟上步伐。

政策之下,学校积极响应。不少高校老师得知后,纷纷转发社交平台,尤其是在众多高校撤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后疫情时代,对于学校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目前全国有 499 所高校开设文化旅游相关专业,近 5 年有 11 所高校新设该专业。

不少高校今年也采取了扩招措施,如本科院校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招生计划中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高职院校中,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也大幅增加招生人数。

现状:六成酒旅毕业生转行

尽管政策提出,对从事该专业的院校老师来说,能一定程度上提振士气,但是政策的影响对于目前学校与市场的态度未 " 反应迅速 "。

有机构统计,近十年本科高校被撤销的专业大类排名,前五分别是:设计学类、工商管理学类、公共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这些大类都撤销专业达到 200 多个。

作为工商管理大学下的二级学科,旅游与酒店管理自然而然也逃不掉大量被撤销的事实。2023 年 16 所本科院校撤销该专业,近十年来撤销相关专业达 102 个。甚至 2022 年一年就有 11 所高校撤销该专业,且无一新增。

受制于二级学科影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自身理论建设上也有一定局限。一方面,是旅游学科发展二十多年以来,虽核心期刊论文、学术新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仍依附于众多 " 大拿 " 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还未拥有独立门户的学术资本;另一方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学术资源分配上,未得到学校重视,其教学安排、科研组织、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由一级学科进行统筹管理,没有一定的专业自主性。

难怪社交平台上有学生辣评,学旅管其实挺擦边的,左手牵着旅游经济学,右手拉着酒店管理概论,背后还时不时被文化人类学、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等轮番 " 查岗 "。

除了专业叠加 " 管理 "、" 二级学科 " 这些层面的 BUFF 之外,不少学生在校外实习中也很痛苦。

小 Y 吐槽道,当礼宾一天站 8 个小时,在此期间还要不停地送 300 多个房间的行李、外卖、快递,如果说错一句话还得写检讨,每天都很累一个月却只有 2000 元。

小薯则是抱怨实习生地位低,来了之后经理轻松了、正式员工也能使唤我们干活。在咖啡厅(餐饮)实习,每天 8 小时,面对的是收不完的盘子和擦不完的桌子。工资只有 3000 块,奖金另算,同事都聊不到一块,有大专的、职校的、高中毕业的

小 U 去实习前以为康体部(酒店为客人提供康体休闲服务的部门)轻松,结果上任后发现,干保洁是自己、服务员是自己、有时候还要替救生员站游泳池,连做账都要自己来,更离谱的是,还要帮小朋友吹头发。

然而,没有太多成长空间的酒店实习,却被大部分院校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时长的酒店实习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确保自己能顺利毕业。

这就导致虽然很多专业学生难以忍受酒店高强度的工作,但还是在个人劳累与精神冲击下,坚持选择完成实习。校企合作,可以为酒店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廉价劳动力,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也能获得综合效益的提升。可长期来看,会促使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尊严感下降,大部分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可能不会再进入酒店行业,形成酒店行业整体用工难的不良循环。

《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 届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 41%,远低于本科平均(72%),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的主要本科专业之一。相当于,近六成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文员等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实际上,在接触到的旅游企业中,很难看见科班出身的员工;在酒旅业内成功创业的佼佼者中,科班出身的也几乎没有,可见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与市场的适配度还远远不够。

更别提各种考公大军中,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只能报三不限,不少学生在考公风潮中涌入,但抱怨能报的专业太少,却忽略了旅游与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侧重于实践应用的学科,并不太适用于作为考公上岸的跳板。

倒挂:" 嗷嗷求人 " 的酒旅行业

很难不承认,在不少家长、学生的眼中,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并没有太多的就业前景,但与之鲜明对比的是酒旅市场正在成为 " 蒸蒸日上 " 的朝阳行业。

首先是酒旅市场的规模增长正在不断加快。2024 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 56.15 亿,同比增长 14.8%,已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2024 年全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 5.75 亿元,同比增长 17.1%,超越 2019 年同期的 5.73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旅游人次与消费增长,带动 OTA 平台企业业绩实现增速。携程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9.73%,净利润同比增长 72.08%;2025 年 Q1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65%。同程旅行 2024 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5.8%。

同时,不少新的资本玩家入局,为行业带来了新鲜 " 血液 "。抖音在 2025 年暑期投入亿级补贴、京东宣布进军酒旅赛道、阿里将飞猪并入淘天电商事业群

其次,国家层面也不断重视酒旅行业的发展。去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旅游业被国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每 1 元旅游收入能带动其相关产业 4.3 元的收入,大幅度拉动就业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房产下行,消费不振的背景下,旅游业能成为拉动内循环提振消费力的重要产业。

不仅如此,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也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居民出入境 1.59 亿次,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增长 15.9%。同时,这几年我国大力推动 " 入境免签 "、" 离境退税 " 等一系列友好的出入境游政策。据中国旅游报统计,截至 7 月,中国单方面免签朋友圈已扩充至 46 家。

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 ( WTTC ) 发布 2025 年《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中指出,2025 年旅游行业将继续增长,为全球经济创造 11.7 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全球 GDP 的 10.3%。同时,预测中国 2035 年,旅游业将为经济贡献超过 27 万亿人民币,增长率将是整体经济的两倍,达 7%。还将创造超过 1 亿个就业岗位,并在未来十年内新增近 2000 万个岗位。

这些现象与数据都表明,酒旅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消费端与供给端的齐头并进意味着一个兼具文化体验与消费属性的现代服务业正在被时代所看到。因此,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供需两端的双向发力,使得酒旅行业一直 " 求贤若渴 "。

数字化人才收编 " 主力军 "

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使得酒店业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形态在不断发生演变。《2025 年酒旅业新型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指出,IT 与 AI 人才 / 智慧旅游应用与开发需求占比达 44.49%,位居第一。不少连锁酒店集团也强调人才的数智化运营、物业开发(BD)、收益管理、数字化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锦江国际集团推出 AI 超级员工 " 锦江 JINTELL",并构建了全链路数字化运营体系;华住集团通过部署 "AI 数字店长 " 来进行房态管理和动态调价;万豪国际集团利用智能入住系统提升客户体验,推动数字化工具在服务流程中的应用。

然而,行业内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人才一直短缺。据《2023 全球酒店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超 75% 的酒店集团将 " 技术融合能力 " 列为未来五年核心战略,但同期行业数字化人才缺口高达 41%,凸显供需严重失衡。

个性化定制人才挖掘 " 文化力 "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和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生活方式酒店,以其独特的文化体验与个性化服务,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还成为酒店集团们想要抓住的第二增长极。

因此,近几年类似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应运而生了不少文化体验师、体验定制师、文化大使等新兴岗位。他们需要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包括地域内的历史、民俗、艺术、建筑等方面,同时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其中不少文旅酒店发挥其品牌影响力,以当地存量物业改造,挖掘 " 文化力 " 为核心,重塑了历史古建的痕迹。如位于黄山南麓呈坎古村的既下山 · 文郁堂,是由两座 500 年历史的明代官制古建改造而成;位于浙江松阳县中心的观度 · 松阳文里 temple park,是由老县委办公楼、粮仓等历史建筑改造而成

国际化人才链接 " 出海 "

国内酒店集团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逐渐成熟,意图在 " 出海 " 中寻找机会。锦江国际集团在东南亚签约多个项目;华住集团在新加坡、泰国、沙特等地开设线下门店;万达文华酒店开到了伊斯坦布尔;中旅集团旗下品牌通过特许经营进入泰国

但人才是国内酒店集团出海的关键资源性问题。一方面,高管国际化经验不足,国内酒店集团高管中具备国际管理经验占比仅 11%,远低于万豪、希尔顿等国际酒店集团;另一方面,国内酒店基层员工年流失率高达 48%,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22%)。频繁的人员流动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连续性,限制了国际化人才的积累。

因此,行业内熟悉和精通跨国酒店经营管理、跨文化沟通、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东道国市场与制度特点、国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少。

反思:专业如何真正 " 泛化 "

一边是大量酒旅毕业生转行,一边是业内急需人才,这种供需的错配,是否让我们引起思考,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已经进入了转型期,它面临着一场彻底的、由内而外的重塑。专业本身已不再局限于旅游或者酒店管理字面上所制造的错误职业预期,而是需要新的泛化的服务业工商管理概念来定义,这背后是对专业泛化后的一些猜想。

一是强调资管和投资思维。传统的专业课程更着重于聚焦酒店内部运营,缺乏对酒店系统性、全周期管理的 " 领袖 " 或 " 管理者 " 思维。酒店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核心是为了赚钱,拥有资产管理和投资视野,能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整个行业的运作轨迹。

同时,酒店 REITs 在不断放开,发展前景良好。截至今年 8 月,中证 REITs 全收益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 10.3%,其中酒店类 REITs 板块表现亮眼。头部酒店 REITs 项目的年化分派率普遍维持在 5%-8% 区间,较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2.8%)有明显利差优势。

因此,部分院校紧跟酒旅市场动向,开始设置该专业方向。如北二外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在 2025 年招生中明确开设了酒店管理(资产管理与投融资方向),并将其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课程包含酒店资产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资产评估、酒店存量资产改造、酒店股票模拟交易等等。

二是主动融入高奢旅行体系。随着中产消费崛起,高净值人群(如资产超过 4500 万元的家庭)更倾向于奢华旅行,近 90% 的高净值人士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国内旅行次数。高奢旅行被酒店、航空、旅行社等产业逐渐重视起来,另一边不少酒旅毕业生也表现出对高奢旅行的兴趣。

此外,奢侈品 + 旅行,成为大牌奢侈品在地营销的新解法,如迪奥(Dior)今年 3 月的高级珠宝系列及高定大秀上,为重要嘉宾定制了从丽江到大理的专属列车;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推出以中国山水为主题的旅行广告特辑,拍摄地覆盖了桂林漓江、山西大同悬空寺、湖南张家界等地

这种高度聚焦特定人群的奢旅方向,只有小部分院校开设。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该专业被称为 " 奢华体验管理 ",专为奢华行业的专业人士而设,培养学生提供高端、优质、独特体验的能力,更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三是具备酒店设计审美意识。人靠衣裳马靠鞍,酒店设计也同样重要。懂得酒店设计管理的人才往往需要学习涉及建筑、室内设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国内高校将相关课程分散在建筑学、室内设计、酒店管理等专业中,通过课程模块或者方向选择来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

但由于实验室、师资实践经验和校企合作深度上的不足,导致高校很难支撑该方向人才的独立培养。如 BIM 技术、智能设计等前沿工具的使用,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目前,即便是不同国际酒店集团的不同高端品牌,也会存在设计同质化问题,审美疲劳的声音一直在业内充斥着,能将在地文化融合并兼顾酒店个性化设计的人才一直很稀缺。

说到底,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从建议取消到带头安利,意味着市场上一直需要大量能够在酒旅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现代服务人才,他们不需要拘泥于传统、停留在过去的、专业带来的 " 刻板印象 ",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通向美好生活的酒旅大舞台,让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能发生。因此,我们期待目前这种尴尬的职业 " 倒挂 " 现象早日结束,让酒旅从业者真正实现 " 开挂 " 的人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