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债务雪球“滚滚滚”,万达资产“卖卖卖”

访客 2025-08-19 13:06:38 4077
债务雪球“滚滚滚”,万达资产“卖卖卖”摘要: 麻烦不断。8 月 11 日,北京金融法院一纸 24.02 亿元的强制执行令,让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万达集团 ")再次登上舆论头条。至此,该公司现存 10 条被执行人...

麻烦不断。

债务雪球“滚滚滚”,万达资产“卖卖卖”

8 月 11 日,北京金融法院一纸 24.02 亿元的强制执行令,让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万达集团 ")再次登上舆论头条。

至此,该公司现存 10 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过 76 亿元,其中 9 条集中在 2025 年发生,金额逼近 75 亿元。

一切的起因,始于 2016 年夏天,王健林斥资 340 亿回购股份退市,并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承诺 2018 年完成 A 股上市。然而,A 股对地产公司 IPO 的严控让计划落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此后 9 年间,万达共签署四轮对赌协议,累计债务超 800 亿元。直到 2023 年 10 月 31 日,珠海万达商管因第四次港股上市失败,触发 380 亿战投回购条款。

01再被执行 24 亿

天眼查 APP 显示,近日万达集团被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过 24 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追溯时间线,今年 2 月,万达曾被甘肃矿区法院执行 17 亿元;4 月,再被北京海淀区法院执行 1.8 亿元;如今 24 亿元 " 大单 " 接踵而至,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与此同时,天眼查风险板块显示,万达集团及旗下核心平台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万达商管 ")还存在多条股权冻结记录;7 月底,因未按期履行给付义务,万达商管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春远已被法院限制高消费。从被执行到被限消,风险链条在逐级传导。

庞大的被执行金额背后,是万达商管截至 2024 年 6 月末高达 1375.61 亿元的有息负债,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 302.69 亿元。在融资渠道收窄、销售回款放缓的双重挤压下,万达过去引以为傲的 " 自持 + 运营 " 模式遭遇现金流拷问。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商管理成立于 2002 年 9 月,法定代表人为张春远,注册资本约 271.6 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建设工程设计、代理记账、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等,由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健林等共同持股。

股权冻结,意味着万达无法自由处置这些股权,无论是转让、质押还是其他形式的资本运作,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市场普遍认为,万达的轻资产转型逻辑并未失效:通过出售重资产回笼现金、降低负债,再以品牌和管理输出换取稳定管理费,理论上可以重塑现金流结构。但现实难题在于,核心资产流失后,租金分成的基数同步萎缩,品牌议价能力能否维持既往水平仍待验证;而部分三四线城市万达广场客流下滑、商户退租,又让 " 轻资产 " 故事增添变量。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消息曝光当日,万达系股票集体下挫,市值较高峰蒸发七成,债权人信心与投资者耐心正在同步流失。

公允地看,万达并非坐以待毙。除卖资产外,公司仍手握 90% 以上出租率的优质广场、持续经营的管理费收入以及与腾讯、太盟等战投的深度捆绑,短期爆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有限;但 76 亿元被执行金额只是表内诉讼的冰山一角,表外担保、合作方纠纷及潜在回购义务尚未充分暴露。

02" 卖卖卖 " 模式能否破局?

事实上,自 2024 年以来,万达集团地产与商业两大业务板块的流动性压力显现。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期,万达系谋划多种渠道处置旗下资产筹集资金,力保公开债务不违约。

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至 2024 年间,王健林陆续出售了超 30 座万达广场。出售部分核心资产,能使万达将资源集中于非商业地产核心业务,加速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进而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为了堵上到期缺口,公司只能延续 " 卖卖卖 " 节奏:先是 5 月将 48 座万达广场项目公司 100% 股权出售给太盟、腾讯等组成的买方团,交易对价约 500 亿元;7 月又悄悄将滁州万达广场易手给廊坊泽瑞通科技。

其他资产方面,4 月,万达酒店管理公司(核心管理资产)以 24.9 亿元卖予同程旅行;7 月,万达拟将快钱金融 30% 股权作价 2.4 亿元出售。加上此前陆续出清的酒店、电影股权,年内已回笼现金数百亿元。

然而,资产出售的速度仍赶不上债务到期的节奏,24 亿元的新增执行案便是警示。引发这一系列危机的导火索,始于万达商管上市计划流产。

最近 10 年时间,万达集团在资本市场波折不断。2014 年 12 月 23 日,万达商业在港交所挂牌,估值一直不高。2016 年年中,A 股借壳上市监管趋严,但万达集团实际控制人王健林却在 2016 年 9 月将公司私有化,希望推动其在 A 股尽快上市。

排队多年无果。2021 年 3 月,万达商业宣布撤回 A 股 IPO 申请,并重组成立新平台,计划赴港上市。当月,万达集团宣布重组成立轻资产管理平台万达商管,珠海国资委出资 30 亿元战略入股该公司。

万达商管于 2021 年 8 月引入太盟投资集团(PAG)等 16 家投资机构,作为 Pre-IPO 投资人,融资约 380 亿元,并与投资人签订了 " 对赌 " 协议,除了许下业绩承诺,还约定若珠海万达商管在 2023 年底赴港上市失败,大连万达商管需要支付本息合计最高 440 亿元的回购款。

与当时在 A 股排队上市的万达商业相比,万达商管更 " 轻 "。万达商业的主营业务包括投资物业的租赁运营、酒店管理等,业务模式为 " 自持 + 运营 ";而万达商管是从万达商业剥离的轻资产管理公司,仅负责商场的运营管理和物业服务,不持有重资产。

因万达商管上市一再受阻,触发与投资者的对赌协议违约,万达集团面临巨大赎回压力。2024 年,永辉超市追讨 36.39 亿元合作尾款、苏宁易购仲裁索赔 50.4 亿元回购款、融创仲裁要求支付 95 亿元投资款,三家企业提出的仲裁,又将万达推入舆论漩涡中心。

万达偿还银团贷款和履行对赌协议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是万达商业意欲出售资产的背景。

留给万达腾挪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对于这家曾以 513 座万达广场构筑商业帝国的公司而言,24 亿元执行案不仅是一次财务警报,更是一把标尺,丈量着昔日地产巨擘在债务风暴中的真实安全垫厚度;而市场也在等待,万达能否用新一轮资产处置或整体重组方案,给债权人、投资者以及整个行业一个清晰的答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