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华润双鹤的分红,被云南白药甩了几条街

访客 2025-07-11 17:01:35 69835
华润双鹤的分红,被云南白药甩了几条街摘要: 作者 | 胡青木编辑 | 苏淮年报季的喧嚣渐息,但国企分红潮余波未平。7 月 7 日,华润系化药龙头华润双鹤发布 2024 年度权益分配公告,宣布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371 元,...

华润双鹤的分红,被云南白药甩了几条街

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年报季的喧嚣渐息,但国企分红潮余波未平。

7 月 7 日,华润系化药龙头华润双鹤发布 2024 年度权益分配公告,宣布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371 元,合计分红 3.85 亿元,分红率约为 24%。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这一分红率,在国企医药阵营中显得较为 " 低调 "。将目光转向同行:同为华润系的东阿阿胶,分红率超 52%;同仁堂、达仁堂也均突破 44%;云南白药则以 90% 的分红率,领跑一众上市药企。

国资体系正强调 " 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绑定 ",华润双鹤的 " 克制 ",愈发凸显医药国企分红的分化烈度——同属国资阵营,为何分红率能相差 3 倍?

中药和化药逻辑不同

2025 年医药领域多家国央企披露分红方案,包括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等知名企业。

其中,云南白药每 10 股派现 23.98 元,派现总额达 42.79 亿元,分红率高达 90.09%,将九成利润都分给了股东;东阿阿胶、同仁堂、达仁堂紧随其后,分红率均超 44%;昆药集团、国药一致的分红率则处于 30%-35% 区间;而华润双鹤每 10 股派现 3.71 元,派现总额 3.85 亿元,分红率 23.68%;华润三九的分红率相对最低,为 12.20%。

披露时间上,多数企业集中于 2025 年 3-4 月披露,华润双鹤则在 7 月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华润双鹤 23.68% 的分红率,与云南白药约 90% 的分红率相差近 3 倍,凸显出医药国央企分红策略的显著分化。

同是国资背景,华润双鹤与云南白药的分红率存在较大差距,看似只是利润分多分少的账面差异,实则是受赛道特性、发展阶段、国资定位这三条 " 暗线 " 影响的必然结果——每一层差异背后,都有企业各自的生存逻辑。

从前述表格可以看出,国资药企中,分红率靠前的均为中药企业,分红率靠后的则为化药企业。出现这种分化,主要是因为中药与化药的生存逻辑不同。

云南白药锚定中药消费品赛道:核心产品(白药散剂、牙膏)依托 " 百年品牌 + 独家配方 " 建立强壁垒,消费者复购率高、议价能力强。更关键的是,中药的研发多是 " 经典方迭代 ",2024 年研发投入仅占营收 1.7%,钱花得少,利润自然能大方分给股东。

相比之下,华润双鹤作为华润医药旗下的核心化药平台,其主要营收来自心脑血管、内分泌等慢病化药领域。然而,这两个领域的仿制药因集采 " 砍价 ",使其必须依靠创新药实现突围。2024 年,华润双鹤的司美格鲁肽Ⅲ期临床、合成生物中试线等项目 " 烧钱如流水 ";加上并购华润紫竹耗资近 25 亿元,现金流被掰成两半用,自然难追高分红。

从发展阶段来看,两家企业正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节点。

云南白药早已进入成熟期,核心产品如白药气雾剂、牙膏的市场地位稳固,品牌护城河坚实,不需要靠大规模砸钱搞研发或扩产来维持增长,利润进入稳定期。这种 " 躺着也能赚钱 " 的状态,让其有底气把九成利润分给股东。

而华润双鹤还在转型的 " 攻坚期 ",正努力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突围。集采压价让老产品利润变薄,必须靠新管线打开生路,但这些创新项目周期长、投入大。这时候要是学云南白药高分红,那就等同于提前耗尽了资金,后续创新的投入就没法保障了。

再看国资定位,云南白药是云南省属国企,地方国资对它的期待更像 " 现金奶牛 " ——高分红能直接给地方财政输血,哪怕前几年炒股亏了钱,分红也没含糊,本质是要优先满足短期的现金流需求。

而华润双鹤背靠央企华润集团,在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病领域,外资药还占着大头。对这类企业,国资委或许更看重研发进度和国产替代率,分红反倒不是硬指标。毕竟,比起当下分多少钱,突破技术壁垒才是更要紧的事。

所以,华润双鹤与云南白药分红率的 3 倍差距,说到底是不同发展阶段的 " 钱该花在哪 ",再叠加不同的国资定位,自然走出了两条路。

虽然华润双鹤努力想把 " 好钢用在刀刃上 ",但其转型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传统业务失速

作为化药企业,华润双鹤的核心产品普遍面临集采降价压力。

2022-2023 年,华润双鹤营收从 107 亿元增至 113 亿元,主要依靠慢病核心产品放量、疫情结束后输液需求激增及专科业务扩张实现增长。然而,2024 年其营收同比下滑 0.87%,净利润下降 2.55%,是近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2024 年第十批集采中,华润双鹤有 7 个产品拟中选,但集采的价格压力也同步传导至业绩端:存量治疗性输液与营养输液受降价波及,收入同比下滑 4.4%;原料药业务则遭遇行业性价格滑坡,整体收入下降 8.3%,即便辅酶 Q10 等重点产品销量有所增长,也难以完全对冲价格下行的冲击。

慢病业务虽通过集采续约实现 1% 的小幅增长,但核心产品 "0 号 " 在高基数背景下增速明显放缓,叠加集采品种持续的价格挤压,利润空间正被不断压缩。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华润双鹤的在研管线在战略布局与技术突破上仍面临不少挑战。据 2024 年财报显示,公司共布局 15 个创新药项目,其中 3 个进入申报生产阶段,4 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余则停留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重点管线中,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虽已完成Ⅲ期临床入组,但国内已有九源基因、丽珠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同步研发同类药物,其中九源基因的相关产品早在 2024 年 4 月就已提交上市申请。而全球 GLP-1 市场长期被诺和诺德、礼来双寡头把控,两者合计占据超 90% 的份额,且正通过持续扩产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

华润双鹤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药,需直面原研药的品牌壁垒、专利风险及价格战压力,预计上市后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压。

针对卵巢癌等实体瘤的 1 类新药虽已启动Ⅱ期临床,但全球尚无相关抑制剂类药物上市,临床前数据是否能转化为人体疗效存在疑问。实体瘤药物研发成功率不足 10%,且需面对 PD-1/L1 等免疫疗法的竞争,不仅市场教育成本高,未来若疗效不及预期,还可能导致项目终止或延期。

华润双鹤 2024 年度 23.68% 的分红率,在化药企业里不算小气,甚至高于部分同行。但把视线转向研发投入,2024 年 7.1% 的研发费用率,在化药赛道里就显得偏弱了。作为以化药为主业的企业,其研发费用率不仅低于恒瑞医药(23.5%)、百济神州(52%)等创新型同行,也低于化药行业平均的 10.9%。

要知道,化药领域正处在仿制药集采压价、创新药突围的关键期,恒瑞为了管线推进敢把超 1/5 营收砸进研发,而华润双鹤 7.1% 的投入,既难支撑重磅创新药的持续研发,也与化药企业 " 靠研发换生存 " 的行业底色不太匹配。

针对是否会调整分红与研发的资金配比,以及热门管线是否有更差异化的突围路径等问题,源媒汇向华润双鹤董秘办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华润双鹤这种 " 分红不算低、研发稍显弱 " 的平衡状态,或许反映了其在短期股东回报与长期创新投入之间的 " 犹豫 ",但也可能使其在化药创新的竞速赛中逐渐掉队。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