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本升专”,揭露了未来饭碗真相

访客 2025-07-21 15:57:19 35903
“本升专”,揭露了未来饭碗真相摘要: 社会正在奖励那些一手握理论、一手握扳手的人。曾经,专升本是众多专科生提升学历、追求更好未来的主流路径;可如今," 本升专 "却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新趋势。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正在奖励那些一手握理论、一手握扳手的人。

“本升专”,揭露了未来饭碗真相

曾经,专升本是众多专科生提升学历、追求更好未来的主流路径;可如今," 本升专 "却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新趋势。

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招生规模从 2022 年的30 人,攀升至 2025 年的135 人

该校三个专业——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明确标注 " 只招本科生 "

毕业后发放专科毕业证。

一边是专科院校排队升本,一边是本科毕业生反向升专,这 " 怪异的现象 " 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留言:

" 这是学历倒挂?本科白读了?"

" 企业都在抢专科生,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

" 先读本科后读专,学历硬过五指山。"

" 这是技术岗捷径,比考研卷公务员实在多了!"

" 人太多,必须要学到真本事才具备竞争力。"

透过现象可以看到,不少变化正在发生。

01 " 本升专 " 背后反映了什么?

首先是职业教育,正被重新定义。

过去,专科被视作学历链条的末端。如今,它成了部分本科生主动选择的 " 第二站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 2022 年试水招收 30 名本科毕业生,到 2025 年招生名额翻了 4 倍多,数字攀升的曲线,是市场需求的晴雨表。

其实,近年来,本科回炉专科学习技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 " 回炉 " 专科学校,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而高职院校也乐于招收,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较高的本科生,以提高生源质量。

例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招收 " 回炉 " 考取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 150 人

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自 2009 年创办 " 大学生技师班 ",目前已开办 15 届,其中不乏毕业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 "985""211" 高校的本科生。

其次,对学生而言,这是一场与自我的和解。

" 本升专 " 现象最直接的争议焦点莫过于 " 学历降级 "。

有人认为,本科生回头读专科是本科教育 " 掉价了 "、学历越来越不值钱的信号。

但对学生而言,这更多的是他们个人的理性选择。

有些人是在" 兴趣觉醒 " 后回归专科。经历大学四年,他们依然对所学专业 " 不感冒 ",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与热情,或在厨房灶台,或在精密仪器旁,或在心理咨询室中。

更有甚者,在工作后几经沉浮,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理想。对他们而言," 本升专 " 成了跨越专业壁垒、追寻职业梦想的桥梁。

比如,之前一些高校毕业生工作后执意转行,重考职业院校,为的就是心中所爱。

也有一些人是洞悉趋势后主动放弃本科。他们敏锐捕捉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以及一些行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渴求,于是主动选择成才新赛道。

比如,在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背景下,湖南一学生以超出本科线 63 分的成绩,选择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正是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做出的选择。

总之,这些所谓 " 回炉 " 的学生,实际是在重新校准人生坐标——从 " 我有什么学历 " 转向 " 我能创造什么价值 "。

最后," 本升专 " 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度量衡也在变。

曾几何时," 白领优于蓝领 " 的观念根深蒂固。

大家觉得:坐办公室 = 高级,进工厂车间 = 低级。但最后发现路不对,学生还得拐回来,培养职业技能。

如今,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学历与就业的强关联正被打破。

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十年高职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而一些头部职业院校与大型国企的订单式培养,更让毕业生获得稳稳的幸福。

这说明,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已是必然。

特别是这几年,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平均 1 个半技术岗位等 1 个人。

也就是说,不是缺少岗位,而是 " 既能动手又能创新 " 的人才不够用。

招工难与就业难长期并存,是因为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

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就业压力击穿社会承受力才去解决。我们的教育要回归本质,那就是培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制造学历泡沫。

02 学历值不值钱,本身和学历没关系,和 " 稀缺 " 挂钩

这里的稀缺,并不是单纯的少。

畸形的三眼牛在中国很少,可并不值钱。但是这头牛如果到了印度,可能就是神牛。

同样的一头牛,不同的位置价值却差很大,因为中国不需要那玩意,印度因为宗教原因大家愿意供养这种东西。

也就是说,单纯的 " 少 " 没用,得社会 " 缺 " 才行,或者有人买单才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

你干的那个活会的人多不多,如果很多,大概率富不了,会的人少,社会还用得着,那自然愿意为你支付高工资。

可能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样,清华北大很多专业毕业工资也就万把来块,而且上限很低,更有很多专业只能考公,因为社会上完全不需要。

以前高学历的少,国家又着急和国际接轨,随便有个学历就行,甚至专科也稀缺。

但是学历这玩意跟工业品差不多,本质都是机器上下来的东西,只要原料充足,一时稀缺是可能的,怎么可能一直稀缺下去呢。

所以,学历贬值这事,不是知识不值钱了,是大学生不稀缺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不用揪心。

03 最后

其实,在看待 " 反向升学 " 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缺少什么?想要什么?哪条路更适合自己?

正如之前,有人因对机械领域感兴趣,主动从知名高校退学、转身投入技校的怀抱,几年后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

他的选择并非 " 降级 ",而是让自己的人生在随心而行的选择中,多了一种新的可能。

所以,我们不必把自己困在学历的茧房里,而要更多地看到,社会正在奖励那些一手握理论、一手握扳手的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