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

访客 2025-07-22 10:01:48 63948
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 (ID:techsina),作者:罗宁,原文标题:《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题图来自:AI 生成7 月 19 日,在饿...

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 (ID:techsina),作者:罗宁,原文标题:《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题图来自:AI 生成

7 月 19 日,在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被约谈后的首个周六,此前声势浩大的补贴大战已有所收敛。

各平台系统稳定性存差异

自今年二月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以来,即时零售的硝烟伴随盛夏到来而日渐弥漫。我们通过梳理时间线可知,整体市场格局方面,京东在 2 月高调宣布进军外卖领域,但在订单增速方面,淘宝闪购后来居上,并实现大幅增长,从过去的 " 三足鼎立 " 到如今的 " 两强争霸 "。

狂欢之下一些信息值得深思。据我们了解,7 月 12 日美团 1.5 亿单的战报背后,其当天补贴投入成本相较于网传的 8 亿元~10 亿元更低,为 3 亿~4 亿元。并且,美团内部更关注履约时间而非单量数据,在当天 34 分钟履约时间数据结果出来后,美团进一步测试了系统极限和体验网络的有效性,也在验证用户对互相赠送优惠券等新功能的使用反馈。

一个事实是,今年 2 月京东宣布进军外卖行业以来," 京东外卖崩了 " 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相对应的,不论是淘宝闪购还是美团,平台崩溃话题很少出现,尤其美团 1.5 亿单数据以及淘宝闪购 8000 万单数据的高峰当日,也并未出现平台崩了的话题,能够看到各家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

骑手摇摆之下,京东再补运力

常规情况下,公众认知中的 1.5 亿订单补贴金额必然大于 8000 万单订单。但实际上,作为平衡消费者、商家和骑手三方的动态平衡的平台,补贴金额的多少不能单纯以订单量计算。由于美团平台本身的骑手运力、餐饮商家规模、核心用户数量这三个方面具备较强的基础优势。这意味着其他平台要想冲击更高单量,需要在订单高峰期(例如周六周日)花费更多来补充运力和商家。

根据 QuestMobile 最新数据,今年 5 月,美团众包 + 美团骑手两大平台月活跃用户规模合计为 637.9 万,蜂鸟众包月活跃用户规模 282.9 万,前者是后者的 2.25 倍。

接近美团人士表示,即便存在部分摇摆于不同平台的众包骑手,但他们本质上更看重单量,而不论是餐品配送订单还是非餐类订单,美团相较于其他平台也都更具有优势。这一观点也暗合了淘宝闪购连续两周公布 8000 万订单的时间线,当其他平台要冲击更高单量时,需要在商家规模和骑手运力方面做好进一步补充。

此外,该人士表示,京东外卖骑手相较于其他平台有着明确的 " 上班 " 时间,美团和饿了么并没有对骑手日常跑单时间与单量有要求,因此在京东平台的众包骑手容易摇摆到其他平台。

实际上,京东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也验证了上述推测,7 月 16 日,京东外卖宣布投入 20 亿为全职骑手升级福利,除五险一金外,还提供防暑防寒津贴,以及共计 15 万台两轮电动车,据官方信息,骑手需要自主购车,但若在 90 天内跑够 3000 单,平台会返还购车款。这一尝试背后,京东外卖既能锁定更稳定的运力,也能锁定更稳定的跑单量。

即时零售成长性已高于传统电商

与以往的 " 外卖大战 " 不同,今年战报过程中,各平台尤其看重 " 非餐类 " 数据,这也开辟出了本次 " 外卖大战 " 的新战场。

7 月 5 日,美团公布的单日订单量 1.2 亿数据中,餐饮类订单超过 1 亿单,非餐饮订单突破 2000 万单。同时,美团提到,618 期间手机等商品成交额翻倍。另据接近淘宝方面人士透露,淘宝闪购上线两个多月以来,非餐类环比增速很快。其中,盲盒类潮玩、孕产妇营养品等细分领域数据明显增长,前者实现同比增长 2407%,后者实现同比增长 820%,淘宝闪购用户夜间订单占比较大。

实际上,非餐类订单,正是如今各平台的重点,因为不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巴巴,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增速已经不及即时零售。根据 QuestMobile 最新调研数据,今年 5 月,综合电商 App 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 3.9% 达到 10.92 亿,而即时零售 App 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 6% 达到了 5.51 亿,其中,生鲜电商 App 作为即时零售的细分类,同比增长 15%。

接近美团人士表示,非餐类订单整体趋势稳定增长,且无明显的波峰波谷,因此,对于美团骑手来说,除一日三餐的外卖订单高峰外,非餐类订单能够匹配其他时段的运力。同样的,由于骑手的差异化,例如只跑夜间订单,或只跑非餐类,或只跑价格高的订单等情况存在,因此非餐类订单的增长让部分骑手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跑合适的订单。

" 闪电仓 " 建设成为角斗场

当前,即时零售领域已形成 " 前置仓自营 "" 店仓一体自营 " 及 " 平台聚合 " 三大服务模式,分别通过极速配送、灵活服务和资源整合等运营策略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

据我们了解,美团闪电仓目前已经拓展到三万多家,计划在 3 年内达到 10 万家。闪电仓业务类型复杂,包括便利店仓、纯闪电仓、品牌商仓等。核心是离消费者更近,利用线下实体空间的仓配体系,美团目前正帮助品牌改造门店,例如小米之家,从而实现前店后仓、延长营业时间、无人取货等,提升品牌单店坪效。另一方面,淘宝闪购与饿了么也在进一步加速便利仓店业务拓展并进行补贴,据商家反馈,新开仓的商家不仅可以获得现金返佣,还会获得专属的流量补贴。

接近淘宝闪购人士表示,即时零售能够满足这些用户 " 即买即得 " 的需求。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 95 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 50% 的 "95 后 " 希望在购物当天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 速度 " 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 外卖大战 " 的新战场的目标,正是通过 " 速度 " 赢取未来时代的入场券。

据我们了解,当用户在饿了么平台选择外卖并且加入购物车之后,若此时打开淘宝闪购,点进同一家店,相关点餐信息会直接同步到淘宝闪购,但淘宝闪购在价格上要比饿了么更低。

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新浪科技求证淘宝闪购官方,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不过可以推测这种策略背后,是阿里巴巴对于即时零售的战略重视,因为从用户认知层面来看,用户打开饿了么或许只是为了点餐,但若打开淘宝,进入淘宝闪购,则可能在点餐之外进一步进行更多品类的消费。

他们不会再因数字而狂欢

多年前,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他的饭否网上发过一条信息:最危险的对手往往不是预料中的那些。这些年阿里一直盯着京东,最后却是拼多多斜刺里杀出来,用户数一举超过淘宝。同理,美团外卖最大的对手看起来是饿了么,但更可能颠覆外卖的却是我们还没关注到的公司和模式。

如今,补贴大战正酣,美团面对的的确不再只是饿了么,而是淘宝闪购、京东外卖。但这场疯狂的 " 三国杀 " 却更需要行业的引导和规范。

7 月 15 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向全体会员及相关企业发出《关于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联合抵制价格补贴 " 内卷式 " 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并提出了五点倡议,其中第一点就指出规范低价补贴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即各平台企业应立即停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强制行为,严禁以 " 流量倾斜 "" 搜索降权 " 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严禁通过格式条款、算法规则强制商家承担超过合理比例的补贴份额;严禁实施 " 二选一 "" 独家合作 " 等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7 月 18 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战争的剧本,不会再因数字而狂欢。当补贴的潮水退去,能留在沙滩上的,终将是那些筑牢了供给、履约、用户体验防线的玩家。单量可以靠补贴堆砌,但即时零售的本质——在 3 公里半径内实现 " 需求-供给-配送 " 的动态平衡,从来不是流量游戏。战报或许还会喧嚣,但战线的走向,早已在基础设施的土壤里埋下伏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