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拇指,老登最爱的表情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题图来自:AI 生成
每当领导给我发一个大拇指时,我恨不得一脚踹死他。
这是一个毕业一年的热血青年告诉我的,她说,哥,你知道表情包也可以透露出一种油腻吗?属于爹味的一种。
我说,之前没仔细想过,就是觉得有些表情包,的确,怪怪的,经你这么一说,似乎是一门学科,我要深度研究一下。
年轻人,最讨厌中老年人发什么表情包?我们这个传播圈子里,在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之后,大拇指排第一位,其次是微笑,第三是抱拳,随后还有握手、拳头、合十、偷笑、拥抱、鲜花。
为什么第一名是大拇指?
因为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大拇指首先是肯定,一般出现在年轻人发表了某些观点,或者做了一些工作汇报后,才会出现中老登们的大拇指,人家几百字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东西,难道不配你用文字点评一下吗?你发个大拇指什么意思?我就这么不堪吗?
中老登令人讨厌的本质,是居高临下的态度,你除了比年轻人多活了几年,多了一点财富,还有什么?历代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永远这么想。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十年前,他们做过一篇文章,给自己的社长,提醒他,以后别发微笑表情包了,毛骨悚然,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十年后,我说,你变成了跟你社长一样的人,只是换了一个表情包,大拇指。
位置不同,心态就会发生悄然的变化,表情包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认知变化。
年轻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口袋没钱,大脑无货,一无所有,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一块海绵一样向这个世界在索取,谦卑和学习是基本盘,年轻人渴望倾诉和交流;但是,随着口袋日渐丰满,大脑有了一些思考之后,我们开始慢慢改变了与外界打交道的姿态,老奸巨猾的状态便是,多听少说,从仰视这个世界,到平视这个世界,最终可能会俯视这个世界。
一言不发,回复别人一个表情包,大概率的意思就是,我没什么好说的,对于你的话,没有交流欲望,在认知层面,俯视你,但还是要回你一下,证明,我是有礼貌的。
礼貌性回复,本质上,还不如不回,因为侮辱性更强。
基础表情包回复,令人厌烦的最最最最核心的本质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
我问过很多年轻人,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回复?比如,你在写了一篇文章交上去给主编后,你在做了一个策划案交给公关总监后,你在写了一份媒体分析给媒介主管后,年轻人的答案其实高度相似,希望领导,可以完完整整回复一个修改意见,哪怕一个字不改,也不希望是一个大拇指,而是希望领导打出一段字,告诉我,我这个东西,好在哪里,他为什么不改。
年轻人,是迷茫的,也是脆弱的,大家的工作方法论还没有建立,与领导的一次次交互,本质上是建立工作方法论的机会,一个大拇指会把工作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倾诉,永远得不到回音。
更令人讨厌的一种回复是什么?一顿咆哮,你怎么这么傻逼,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做不好,然后巴拉巴拉说一通,发泄完情绪之后,一句,你回去重新做一遍吧,我靠,你倒是在文档上批注啊,哪里怎么改,你手把手教啊,工作是用手工作,不能光靠嘴工作。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太多的老登,只会用嘴工作,手已经丧失基本功能。
有些老登,会突发奇想,年轻人不就是喜欢更加时尚可爱的表情包吗?谁不会?于是,经常看到七老八十的老登,发出可可爱爱的少女风表情包,我吐,大哥大姐,不是这么玩的好不好,八二年的拉菲能不能不装在红星二锅头的瓶子里?什么年纪干什么事情,好不?
老登最适合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其实就是文字,系统性地阐述文字就行了,言简意赅,实在忍不住发大拇指的时候,就把大拇指夹在你的文字中间,这样就图文并茂了。
当然,文字,也会有后遗症,因为老登,喜欢极简风格,好,嗯,可以,干吧,ok,是。
嗯,在职场上为什么不如,嗯嗯,因为,嗯,要死不活,不知所以;嗯嗯,可爱,是人,有血有肉。好的,为什么不如,收到,好的,不死不活,不情不愿;收到,高度认可,我有激情。
还有一种老登,更加搞笑,明明收到了别人的讯息,也打开看了,就是不回,非要等一会再回。我曾经问过一个这样的老登,这是什么意思,他也算真兄弟,跟我说了真话。他说,秒回,说明我太闲了,一直抱着手机,或者我太在乎他。隔天再回,或者等一会,就是一种态度,能够让我保持一种威严。
靠。
最后,必须,再说一个极度让人生厌的老登习惯,给你发 59 秒的连环语音炸弹,这种炸弹往往是在安排工作。邮件安排工作这个最好的工作方式,在中国已经被摒弃多年,老登又懒惰,不爱打字,于是着急干活的时候,就给下属发语音,他自己倒是方便了,苦了别人,要一条一条去听。
我最近在公司重新启动了邮件工作的方式,我觉得,这种方式,比钉钉、飞书都更适合我们这种小团队。
这个话题的调研,其实前前后后持续了半年,我跟不下于五十个年轻媒体人、公关聊过,我最后的一些结论,也落地到了我们公司的一些对外沟通上。
1、不允许跟客户单独发这些表情包,尤其在群里,你是个乙方,你有什么资格给甲方竖大拇指?
2、不要碎片化地跟客户在群里或者微信里沟通,学会用系统性思维跟客户打交道,客户有问题,你就拿笔记,1234,什么事,然后统一给一个解决方案。
3、不知道该叫别人什么,统一叫 " 总 ",沟通语气永远都是商量的语气,不要有任何一点好为人师的感觉(说到这里,汗颜,我好像有这个臭毛病)。
4、在服务内容里,永远把自己的思考,融入进去,无论是纯执行,还是需要策划,都要让与你沟通的人,认为你,是一个有思考的人。
吐槽了这么多,感觉我自己,仿佛是一个很完美的老登一样,我虽然不爱发上述这些表情包,但是我有另外一个更加致命的坏习惯。
多年以来,我都是一个激情四射,热衷于表达自我的人,我倾听的欲望很弱,除非我喜欢你,否则,我没有太多听别人说话的欲望。我非常多的朋友,都很清楚我这个恶习,我一直在改正,但是效果不佳。
我们公司大多数员工都是 98 后,他们一般叫我哥,因为,哪怕在万恶的旧社会,我也没有能力生出什么,给他们做父辈,所以,我们还是同代人。他们给我提交的东西,我回复回去的东西,往往要让他们消化太久太久,因为批注的东西太多,最终完成后,我还会把他们叫回来,再复盘,用口喷的形式,再苦口婆心来一遍。
是的,我太烦了,一样的东西,来来回回要说很多遍,而且过于强势,导致年轻人并无太多表露自我的机会。
说得太少,不行。
像我这样,话唠,也不行。
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我想,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跟他们坐在一起,让自己继续年轻。这几年,我越来越不爱跟老头老太们一起玩,虽然他们可能有权有势有钱,但是他们代表的是过去式;如果我的公司,我自己,还要往前走,我肯定要站在朝阳下面,而不是坐在夕阳前,看最后的一缕阳光。
什么叫坐在一起?这才是所有管理者,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思考清楚的问题。他们对着你笑的时候,能不能是真诚的,他们心里的话,能不能告诉你,他们对你,到底是恐惧,还是敬畏,还是喜欢,还是伙伴?
一万个人,开一万个公司,会有一万种企业文化,祝愿各位老登,早日回归我们年轻人的序列中,人的肉体,会老,但是心,可以,永远年轻。
平视目力所及,保持与他人的交流欲望,用善意理解这个世界,真诚表达自我,拿捏别人是一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