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国产伟哥”,正被2亿亏损、98%闲置产能拖垮

访客 2025-08-25 13:03:20 87237
“国产伟哥”,正被2亿亏损、98%闲置产能拖垮摘要: 文 | 黄 鹤当 " 国产伟哥 " 昂伟达获批上市的消息与港股 IPO 冲刺的步伐交织在一起时,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旺山旺水 ")在 2025 年的盛夏迎来...

“国产伟哥”,正被2亿亏损、98%闲置产能拖垮

文 | 黄 鹤

当 " 国产伟哥 " 昂伟达获批上市的消息与港股 IPO 冲刺的步伐交织在一起时,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旺山旺水 ")在 2025 年的盛夏迎来了高光时刻。这家背后站着周鸿祎等大佬的药企,试图用一粒 " 小蓝片 ",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然而,拨开新品上市的热闹与资本追捧的迷雾,一份冰冷的财务报告揭示了旺山旺水岌岌可危的经营现实。这是一家在 " 新冠红利 " 退潮后业绩断崖式下跌的公司,2024 年营收暴跌超 90%,净亏损激增至 2.18 亿元;这是一家收入结构极度单一、高度依赖大客户的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常年超过 90%;这是一家现金流持续 " 失血 "、资产负债率高达 85% 的公司,频繁的银行借款和关联方拆借已成常态。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现有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 2%、几近空转的情况下,旺山旺水竟将 IPO 募资的重要用途指向了 " 建设新工厂 "。而在这家企业挣扎于生存线的同时,其早期投资者、互联网大佬周鸿祎却早已锁定了超过 6 倍的账面回报,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资本剧目。

这场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 IPO,究竟是为解救燃眉之急的无奈之举,还是一场高风险的资本赌局?

从 " 新冠神话 " 到巨亏:失血的业绩与枯竭的现金流

旺山旺水的发展史,是一部与 " 风口 " 共舞的戏剧。公司成立于 2013 年,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沈敬山博士创立,主攻抗病毒、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三大领域的小分子药物。

其真正的高光时刻,始于新冠期间。公司核心产品之一的抗新冠药 VV116(商品名:民得维 ®),在 2023 年通过与君实生物的授权合作,为公司带来了 1.84 亿元收入。这笔 " 天降横财 " 几乎构成了当年全部营收(占比 92%),也让旺山旺水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然而,疫情退潮,新冠药物市场迅速萎缩,唯一的 " 现金奶牛 " 也随之倒下。2024 年,旺山旺水的营收从前一年的近 2 亿元骤降至不足 1200 万元,同比暴跌 94%;净利润则由盈转亏,录得 2.18 亿元巨额亏损。2025 年前四个月,亏损仍在持续,达 1.12 亿元。

比利润表更危险的,是其持续 " 失血 " 的现金流量表。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 1.09 亿元,2025 年前四个月继续净流出 4372.9 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主营业务完全无法自我造血,日常运营严重依赖外部 " 输血 "。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 7283.3 万元,以其 " 烧钱 " 速度估算,若无新资金注入,现有资金恐难维持超过半年。

IPO 融资,已从 " 锦上添花 " 变成了 " 雪中送炭 " 的求生之举。

高企的负债与 " 精准 " 的投资

在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旺山旺水只能通过频繁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来维持生计。IPO 前公司已累计融资超 5 亿元,估值推高至 44.5 亿元。但更沉重的负担来自债务。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借款总额从 2023 年的 2.8 亿元攀升至 2025 年 4 月底的 4.56 亿元。不断累积的债务,使其资产负债率在 2024 年前 9 月已飙升至 85.55%,流动比率则降至 0.3 倍的危险水平,短期偿债能力严重承压。

在公司为资金焦头烂额的同时,其早期天使投资人却已坐享巨额浮盈。这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 360 创始人周鸿祎。

招股书显示,周鸿祎旗下的投资实体中财奇虎,在 2018 年便以 2000 万元作为天使投资入股旺山旺水。按照 IPO 前最后一轮 44.5 亿元的估值计算,中财奇虎持有的 2.91% 股权价值已高达 1.29 亿元,账面回报超过 6 倍,浮盈上亿元。这次投资,对于此前在花椒直播、哪吒汽车等项目上屡屡受挫的 " 红衣大叔 " 而言,无疑是一次精准的 " 抄底 ",也让这笔 " 国产伟哥 " 的投资,成为其投资履历中难得的亮色。

除了投资人的精准眼光,公司内部治理和交易公允性也存在诸多疑点。其核心产品管线,包括最新获批的 " 国产伟哥 " 昂伟达(TPN171)和抗抑郁药 LV232,并非公司自主研发,而是从创始人沈敬山博士实控的关联公司(上海特化、山东特珐曼等)处授权引进。这意味着,公司支付的数千万元技术引进费用,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实控人自己的口袋。这种模式引发了外界对交易价格公允性和利益输送的质疑。

98% 产能闲置下的扩产 " 悖论 "

此次 IPO 募资用途中,最令人费解的一项莫过于 " 建设青岛工厂 "。这一计划与公司现有产能的巨大闲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招股书显示,旺山旺水位于连云港的生产基地已于 2024 年 6 月投产,拥有年产 1 亿粒胶囊和 6 亿片片剂的巨大设计产能。然而,其产能利用率却低得惊人:2024 年下半年,片剂和胶囊生产线利用率分别仅为 1.3% 和 0.7%;2025 年前四个月,胶囊生产线更是完全停摆,利用率为 0%。综合来看,其近 7 亿粒 / 片的年产能,有超过 98% 处于闲置状态。

在近乎 " 空转 " 的情况下,旺山旺水却计划将 IPO 募资投入到新工厂建设中,其商业逻辑令人难以理解。公司虽解释为 " 产品处于商业化早期 ",但这并不能掩盖其产品销售不畅与生产规划失衡的本质。

将希望寄托于新上市的 " 国产伟哥 " 昂伟达来消化产能,也同样不现实。中国的抗 ED 药物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辉瑞的 " 万艾可 "、礼来的 " 希爱力 " 等原研药与白云山的 " 金戈 " 等国产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集采推进,价格战异常激烈,齐鲁制药的同类产品单价甚至已低至 2 元 / 片。市场领导者白云山 " 金戈 " 在 2024 年的销量都出现下滑。

作为一个毫无品牌认知度和渠道优势的新品,昂伟达想在这片血海中杀出重围,难度可想而知。

以 " 金戈 "2024 年约 9600 万片的产量作为参照,旺山旺水仅连云港工厂 6 亿片的年设计产能,就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更遑论新建工厂。这种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扩产的决策,不仅让市场对其经营规划的合理性产生严重质疑,也让人担忧双重产能闲置将带来的巨大固定资产摊销压力,会进一步侵蚀公司本就脆弱的盈利能力。

旺山旺水的 IPO 之路,更像是一场被现金流危机和对赌压力催生的资本自救。其核心逻辑,并非基于稳健的业务增长和清晰的商业前景,而是试图用一个 " 国产伟哥 " 的新故事,来掩盖 " 新冠药后遗症 " 下的经营窘境。

然而,单一的产品叙事,难以支撑起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当持续的巨额亏损、高企的债务、可疑的关联交易和违背常理的产能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暴露无遗时,即便有周鸿祎这样的互联网大佬背书,恐怕也难以让理性的投资者买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