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一款古早“夏日宝藏茶”翻红,益禾堂、陈文鼎都在热卖

访客 2025-05-06 17:16:14 59128
又一款古早“夏日宝藏茶”翻红,益禾堂、陈文鼎都在热卖摘要: 冬瓜茶,成今夏茶饮圈的 " 隐藏爆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杯带着闽南古早味的 " 冬瓜茶 ",悄然掀起新风暴。益禾堂、陈文鼎、萃春疯等连锁品牌纷纷推新,来自福建漳州的饮品品牌...

冬瓜茶,成今夏茶饮圈的 " 隐藏爆款 "?

又一款古早“夏日宝藏茶”翻红,益禾堂、陈文鼎都在热卖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杯带着闽南古早味的 " 冬瓜茶 ",悄然掀起新风暴。

益禾堂、陈文鼎、萃春疯等连锁品牌纷纷推新,来自福建漳州的饮品品牌,更是凭一杯冬瓜青茶开出近 50 家门店。

冬瓜茶,成今夏茶饮圈的 " 隐藏爆款 "?

益禾堂、陈文鼎都在推,又一区域特饮火出圈

" 夏日解暑,非它莫属!"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流行于闽南、台湾的传统消暑饮品——冬瓜茶,突然翻红了,不少茶饮品牌以其为灵感推新。

五一前夕,陈文鼎上新了大杯 QQ 冬瓜冰茶、大杯 QQ 冬瓜绿茶。

大量消费者追捧:" 清甜冬瓜茶与水晶粉条巧妙搭配,再融入绿茶,清爽又回甘 ",还有网友称其为 " 解暑宝藏饮品 "" 搭配烧烤小龙虾都合适 "。

据陈文鼎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饮品上架首日销量超出预估量 25%,表现亮眼。

4 月 17 日,益禾堂在福建地区推出限定饮品:宝岛冬瓜茶、宝岛冬瓜牛奶。两款产品在福建区域十天销量突破 5 万杯。

益禾堂方面介绍:" 冬瓜具有清凉、下火的功效,深受福建人民喜爱,在当地接受度很高。此次推出冬瓜系列,也是扩列区域产品的一次尝试。"

区域品牌萃春疯继卖火讲究冬瓜茶后,又以闽南粉粿冬瓜为灵感,推出焦糖冬瓜撞奶、讲究粉粿冰两款特色饮品,解锁冬瓜茶新喝法。

壶见的招牌饮品呷天下,以冬瓜茶和四果汤为灵感,用冬瓜露搭配海石花、西瓜等小料,口感丰富。

在福建漳州,还有一家以冬瓜青茶出圈的饮品店—— 17 茵菲乐,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少网友专程前往打卡。

图片来自 @17 茵菲楽

其菜单上专门设置冬瓜系列,比如冬瓜冰茶、冬瓜忆兰香、冬瓜乌龙绿等,单杯售价 8~12 元。官方小程序显示,在营门店数接近 50 家。

多品牌发力," 冬瓜茶 " 这杯古早饮品的热度持续上升,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超过 5 万篇。

在地域特色备受关注的当下,冬瓜茶能成饮品圈的新爆款吗?

完美替代柠檬茶?冬瓜茶有 3 个爆品基因

从传统消暑饮品到现制饮品新宠,冬瓜茶的翻红并非偶然。

正如时下有茶创始人杜薇所说:" 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老品新做’是唤醒消费者记忆的有效策略。"

在台湾,冬瓜茶是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经典饮品;20 世纪后期,随着两岸交流加深,1 元的利乐包冬瓜茶风靡南方城市,成无数 80、90 后的童年回忆。

近两年,随着品牌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对地方风味的挖掘,再加上邓为等多位明星公开种草,这款古早味饮品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

1、借势果蔬茶热度,主打 " 清爽解暑 "

传统冬瓜茶并不含茶,做法也不复杂。将冬瓜去皮切块,与红糖、白糖慢火熬煮成浓浆,加水后冰镇饮用,可以说是抵挡酷暑的民间智慧。

在 " 蔬果茶 " 爆发的背景下,冬瓜茶也迎来新机遇。杜薇指出:" 清凉、解渴、降火是冬瓜的天然优势,非常适合制作清爽型饮品。"

不少品牌敏锐捕捉到这一特质,纷纷弱化冬瓜茶的 " 甜味 " 标签,转而强调其 " 消暑降火 " 的卖点。

陈文鼎此次上新便打出 " 清凉解暑新选择 " 的宣传语。其研发总监彭景彪表示,他们的冬瓜茶在保留台湾风味的基础上,调整了配方,追求清爽不腻的口感。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提到 " 喝腻了柠檬茶,想换个口味 ",冬瓜茶可以说是完美替代。

2、风味甜香,和茶、咖啡都能搭

冬瓜茶的 " 百搭体质 " 也是一大亮点。

据彭景彪介绍,传统冬瓜茶不仅能作为清凉饮品,也能做成热饮。

并且,冬瓜茶作为甜香的 " 非茶之茶 ",能与铁观音、四季春等清香上扬型茶底做复配,实现清爽、平衡的风味口感。

杜薇分享道,冬瓜茶既能与水果结合,果香与甜香交织形成丰富口感层次;还能融入奶茶体系,与花香奶茶或抹茶搭配,风味表现也不错。

独立咖啡馆也借鉴冬瓜茶,出现了诸如冬瓜冰美式、黄油冬瓜 dirty等咖啡特调。

与其将冬瓜茶定义为一款茶,不如将其视为具有可塑性的创意基底,为产品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3、现熬现煮,手作提升价值感

据了解,台湾传统冬瓜茶制作需经过选瓜、削皮、熬煮、糖化等工序,熬煮过程长达数小时,为方便保存和饮用,还衍生出了" 冬瓜糖砖 "

目前,大多门店的冬瓜茶都是采用冬瓜糖砖,直接加水加工的出品方式,以此保证风味和出杯效率。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 回归手作 " 才是提升冬瓜茶价值感的关键。

如果能在透明操作间展示切冬瓜、炒糖的过程,让消费者见证制作,不仅能提升饮品品质,也能将 " 古早味 " 从概念转化为真实可感的消费体验。

地域风味,成爆款新方向

冬瓜茶的走红,折射出饮品行业挖掘地域特色、重做经典的趋势。

然而,若想将其打造成全民爆款,现阶段仍存在三重障碍。

其一,消费者有一定认知门槛。

在华北、华中等地区,冬瓜茶仍是 " 小众选手 ",甚至有消费者从未听说过。

其二,风味辨识度不够强。

冬瓜本身风味清淡,与其他茶底、水果搭配,其独特风味很容易被掩盖。如何让消费者一口识别 " 冬瓜味 ",成产品研发普难题。

其三,供应链存在短板。

目前,冬瓜茶原料多依赖台湾地区供应,面临产能不稳、运输周期长等挑战。尽管有品牌尝试在大陆寻找替代品,但风味还原度不足,制约规模复制。

显然,眼下冬瓜茶难以复刻类似油柑的 " 一夜爆红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冬瓜茶更适合作为差异化补充款,而非核心单品。

若想进一步打开市场,还需在风味表达和呈现形式上持续创新。比如将冬瓜茶做成绵密冰沙,开发冬瓜茶衍生产品,或许能带来新突破。

既要靠 " 小时候的味道 " 唤醒情怀,也要靠 " 意想不到的搭配 " 制造新鲜感。

总之,地域风味的全国化,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

冬瓜茶若想从 " 小众偏好 " 进阶为 " 国民饮品 ",不仅要传承传统的精髓,更要找到与当代消费需求的契合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咖门 "(ID:KamenClub),作者:张瑾,36 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