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第一,新疆正在疯狂产粮

春耕时节,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 台智能无人驾驶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精准指引下,10 天左右,就能完成 5000 亩小麦的播种,播种后 48 小时内,还可以精准滴灌。
而这,只是新疆全力产粮的冰山一角。
强势霸榜
提起粮食主产区,人们通常会想到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安徽。确实,它们已连续多年稳居粮食总产量前五名。
尤其是黑龙江,连续 15 年位居全国第一产粮大省。
但若论单位面积产量,黑龙江就比较靠后了,近年都在 20 名开外。
单产第一是谁?
2017 年之后的答案,越来越令人意外。
当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超过吉林,成为单产冠军。
此后,冠军宝座,上海一坐就是 7 年。
2024 年,一个人们想到它基本不会想到粮食的地方,超越了上海,成为新的单产之王——每亩产粮 524.8 公斤,较全国平均数高出 33%。
它就是新疆。
这一刻,新疆终于等到了,历史上首次排名全国第一。此前,在上海连续第一的 7 年里,它有 5 次第二。
粮食单产第一的背后,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几乎包揽了各自赛道的大面积单产纪录:
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分别创出 795.8 公斤、756.2 公斤、720.39 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
玉米千亩、万亩、百万亩单产,分别创出 1550.15 公斤、1392.7 公斤、1164.7 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新纪录。
突出的单产业绩背后,新疆粮食总产量也在不断跃升。
2023 年,新疆粮食总产量突破 2000 万吨大关,达 2119.2 万吨,历史性地由 " 区内平衡、略有结余 ",转变为 " 区内结余,供给国家 ",成为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的产销平衡省区。
2024 登上单产王座的同时,新疆粮食总量 2330.2 万吨,较上年增产 211 万吨,增量相当于为全国人民每人多出 3 斤粮。
而 2020 至 2024 年,新疆粮食产量增加了 746.8 万吨,增量占比达到 20.2%,也是居全国第一。
2330.2 万吨的成绩,比浙江、福建、西藏、宁夏、青海、海南的总产量之和还高,也让新疆粮食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名上升到第 13 名。
而且,量上来了,质也跟上了。
2024 年,新疆一等小麦占比达 96%,位居全国首位,高于全国平均值近 30 个百分点。
在过去,你叫新疆棉花之乡、瓜果之乡,新疆人民或许不会挑你的理。
但现在,请叫她——中国新粮仓。
科技增粮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新疆和产粮食是关系不大的,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也是不利于粮食生产的。
曾经,新疆也的确是缺粮、少粮。新中国成立初期,其总产量只有 110 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0.97%。
新疆如何从粮食贫瘠之地成为产粮高手的?首先是现代化农业建设,持续改变着它的产粮条件,包括改变着靠天吃饭的宿命。
最关键、最基础的因素之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国家对新疆的农田建设从王震将军的建设兵团就已大规模开始,直到今天也没停息。如果说建设兵团时期是靠艰苦奋斗人发狠,那如今的新疆农业则是科技与狠活齐下。
曾经,新疆的农田 " 零、散、碎 ",一些地方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 巴掌田 "" 补丁田 " 遍布。但现在,零、散、碎正在连点成片,盐碱地、沙化地正在科技加持下成为新良田。
至 2024 年底,新疆已累计建成 5989 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的 72.8%。
这一比例,上海为 76%,黑龙江约为 60%。
也正是高标准农田的高占比,支撑了新疆粮食单产的大提升。
有农业专家表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 10% 左右。
新疆的数据显示,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小麦单产提高 5% 以上,玉米单产提高 20% 以上。
高标准不但提产,还释放科技生产力,放大了人力。
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村民王海燕对记者说,过去田块分散,最大的不过十几亩,浇水要跑几公里,很费劲。如今,种田无需下地灌溉,手机上便可操控自动化农机,一个人就能管好 200 多亩地。
农业生产模式也因此改变,土地被集中起来,种植大户和降本增效的集约化管理因此诞生,丰产增收因此水到渠成。
2023 年,该村小麦亩产由高标准农田之前的 300 公斤,增加到 700 公斤。
增出来的不只是粮食产能,也是收入提升,是更美好的生活。
过去人人种地但低产,低收入,大家都难。
如今,种植大户靠种地赚钱,农民靠流转土地赚钱,靠不再种地出去务工做生意也能赚钱,更高效益模式下,仅土地流转费就从每亩几十元涨至 900 元。
也是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疆把同样有科技加持的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推高至首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 53 个百分点。
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更为" 数字种田 "提供了基础。
在新疆,种地不再仅仅是体力活," 脑力活 " 的成分越来越大。在央地媒体的报道中,科技增粮的场景,随处可见。
播种,有装配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轻点屏幕,一组组播种深度、行距参数即刻生成。随后,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及覆土等作业,一气呵成。
"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下种均匀、播得直,同步铺设滴灌带,方便了我们后期管理和采收。" 巴楚县且迪塔格村村民阿布都扎伊尔 · 阿力木对记者说,虽然忙碌,但自己并不觉得累。
农田里,播种机笔直驶向前方。阿布都扎伊尔家院子一角,以前的手工播种工具在 " 吃灰 "。
该村党支部书记阿斯亚 · 阿布都瓦依提亦表示,这几年,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播种的小麦高产稳产,提高了村民们种植冬小麦的积极性。
管理,也不再依赖农户下到田间地头。
在玛纳斯县种植户朱利民 600 亩地里,安装着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通过它们,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信息,并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精准地将水和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
" 过去灌溉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朱利民对记者表示,有了这个系统,他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灌溉和施肥,既省心又省力。
天上,还有植保无人机。通过北斗定位,航线规划可精准到厘米级。药肥喷洒不均匀、漏喷、重喷,统统不存在。
" 以前背喷雾器打药,一天打不了多少地,又累效率又低。" 吉木萨尔县农户叶建忠说,现在无人机一小时能飞防几十亩,农药利用率高了,成本也降了。
无人机操作员高明辉表示,植保无人机配备先进的雷达和传感器,能根据地形和作物高度,自动调整飞行高度和喷洒量。
" 种好粮食,学问太大了!如果把种粮过程中的科技都掌握了,种地会越来越轻松,收成也会越来越稳。" 额敏县种粮大户宋红伟对记者说。随着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以及各类科技的应用,宋红伟种粮的 " 胆量 " 越来越大,2024 年种了 3000 余亩小麦。
现在,科技还在加速让沙漠、盐碱地,越来越多地变成粮田、良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图木舒克市,一片原本盐碱度高的撂荒地,被改造成了 2.4 万亩良田。4 月,种植棉花;10 月下旬,棉花收获后,复播冬小麦;次年 6 月底,冬小麦收获后,复播小米。土地产出、农民收入,双双提高。
盐碱地能种出粮食,沙漠也行。
喀什种在沙漠里的小麦,去年亩产超过了 260 公斤。
除了这些之外,从棉花之乡、瓜果之乡到国家新粮仓,新疆的粮食增产,还与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关。而这背后,是一盘更大也更重要的棋。
心中不慌
最近这些年,在新疆," 两增一调 "是粮食增产工作的指引。
" 两增 ",增加的是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 一调 ",是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粮食内部,稳小麦、扩玉米;全局上,适度调减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2024 年,新疆粮食播种面积 4440 万亩,较上年增加 202.9 万亩,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较 2020 年增加 1095 万亩,增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一,增量占比达到 28.6%。
粮食增加的背后,是一些经济效益更好作物种植面积的调减。
2024 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 3671.85 万亩,较 2020 年减少 81 万亩;林果种植面积为 2100 万亩,较 2020 年减少 100 万亩。
粮食安全就是 " 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有增有减,甚至以减换增,为的就是这 " 国之大者 "。
" 一些作物的现实经济效益更高,但从服务贡献‘国之大者’考虑,新疆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地抓粮食生产。"新疆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气候变化,地缘政治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有隐忧,中国亦是如此。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2024 年粮食安全形势呈恶化趋势,面临饥饿的人口,较上年增加了 10%,食物不足水平回到约 15 年前。
根本原因不在于全球粮食不够吃,而是发展中国家的饭碗,端在了发达国家的手中。
中国,有 14 亿多人口,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显然是靠不住的。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024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 1.4 万亿斤,已连续 10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 500 公斤,也远高于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安全线。
但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上升,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我国每年进口粮食 1.5 亿吨左右,其中近 1 亿吨是大豆,1000 万吨是小麦。
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也在持续增加粮食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食品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加了主粮的压力。
2003 年,全国 16 个省(区)有粮食净调出能力。但到 2023 年,有粮食净调出能力的,已经仅剩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河南和新疆 7 个省(区)。
新疆,在中国粮食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因此被凸显。
2025 年,新疆粮食增产目标已定:种植面积增加 60 万亩,产量再增 10 亿斤。
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让 " 中国碗 " 装更多 " 新疆粮 ",新疆会有新惊喜。
参考资料
[ 1 ] 《" 加码 "2025,新疆 " 西部粮仓 " 建设再发力》天 · 山 · 网
[ 2 ] 《良田沃野绘 " 丰 " 景》新 · 疆 · 日 · 报
[ 3 ] 《新疆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人 · 民 · 日 · 报
[ 4 ]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经 · 济 · 日 · 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华商韬略 "(ID:hstl8888),作者:华商韬略,36 氪经授权发布。